为什么后世中原王朝明明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在打仗时却发挥不了其优势?
为什么后世中原王朝明明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在打仗时却发挥不了其优势?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战国时代,尤其是末期,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惨烈的战斗,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久超出后人的想象,例如,著名的长平之战就持续了三年之久,秦赵两国先后投入的总兵力即使扣除其中的水分,都在六十万以上,而当时,战国七雄的总人口不过两千余万,这种战争动员能力让人咋舌!
反观后世的中原王朝,在王朝创立之初的战争中,表现还算不错,然而,一旦到了王朝的中后期,虽然拥有基数庞大的人口和耕地,面对叛乱和外敌入侵之时,非但征募不到对应数量的军队,而且往往连已有军队的粮饷都不能保证。
以南明为例,在北京失陷之时,江南的半壁江山除了长江上游的四川和湖北大部分地区被农民军占领和破坏之外,都还掌握在政府手中,而淮河下游的中原地区和京杭运河的南端到沿海,同样在政府控制之下,总人口绝对在五千万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战国的标准,征募并维持两三百万规模的大军都不是难事,可实际上南明连非常之一的水平都达不到!
同样的问题,在南宋中后期和清朝晚期都遇到过,显然,这是一个具有普遍代表性的难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们是怎样做到的呢?答案就是,国家对基层控制能力的强弱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首先以战国七雄中综合实力最强的秦国为例来做说明。
秦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模式,将全国划分为郡县来进行统治,而在郡县以下,还有两级政府:乡和里,其长官跟郡守县令一样,也是由政府任命的,而最基层的里,不过是5到10户之间。秦国通过上面的四级政府结构,成功地把国家的控制细化到家庭,这个最最基本的单位。当战争来临之时,每个家庭有多少能作战的男丁,有多少余粮,政府都一清二楚,想偷奸耍滑蒙混过关,那是绝对不可能的。用现在流行的话说,秦国政府的执行力是最高的!
汉承秦制,也是采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但是比秦朝稍稍有些改变,即政府任命的官员只到乡这一级,里长基本上都是由村子里面有威望的长者或者势力大的家族族长担任的。总体而言,对基层的控制力稍微比秦朝弱了些,但还不算问题,毕竟政府对具体到每个村庄的资源和人口还是能够掌握到的,武帝朝连年征战,就是靠这种体制支撑起来的。
然而,等到了宋明清这些朝代,政府任命的、正式的官员仅仅只到县一级,并且回避制度要求必须是外地人,县里的情况完全依赖于当日胥吏的地方豪族,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自然会想方设法的隐瞒真实财富和人口,同时把各种负担尽量转移到无权无势的屁民身上。对于政府来说,具体到县以下的情况,完全是个黑盒子,所能依靠的只有胥吏的一张嘴,而那些科举出来的官员,从小就脱离了生产,地方豪族糊弄他们简直跟玩小孩一样——假如这些地方实力派认为外来的入侵或者叛乱没有侵犯到他们的利益,他们就有能力袖手旁观,坐看王朝的覆灭!
对社会基层的控制能力和动员能力,决定了政府的效率,而在战争来临之时,则意味着战争潜力,中原王朝自秦汉以降,士族渐渐崛起,慢慢地把基层的控制权力从中央拿走,故而表面上强大无比的中央集权体系,实际上大多数时候是个空架子,故而空有资源和人类的绝对优势,却被完全军事化的游牧民族压制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