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候交战时,一方挂免战牌,另一方就不能进攻?

  为何古时候交战时,一方挂免战牌,另一方就不能进攻?不清楚的网友们可以和为什么小编一起看下去。

  我们在查阅史料的时候,可以发现一件事,史书上对于战争,一般都记载得比较粗略。大概就是时间、地点、人物,最后简单交代一下结果就完了。反而在一些文学艺术中,战争被描写得非常详尽。

  比如《三国演义》如此著名的原因之一,就是里面的人物活灵活现,每一场战争,都从头到尾详细描述,甚至包括人物的内心想法。每当我们看的时候,都感觉身临其境。

  相信大家还记得,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相持了百日。司马懿自知实力不如诸葛亮,于是高挂免战牌,诸葛亮为了逼他出兵,便天天派人到阵前辱骂对方。最后诸葛亮还将女人用的头巾、服饰等物,送去羞辱司马懿,可司马懿还是没有出兵。

  最终诸葛亮因粮草不济,无奈退兵。这一战虽然也被称为经典,可不免也让人存有疑虑。司马懿坚守不出的原因,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既然他知道对方打不过自己,为何不去强攻呢?有人就会说了,人家不是挂了免战牌吗,诸葛亮自然不敢进攻。

  那么为何古时候交战时,一方挂免战牌,另一方就不能进攻了呢?明明是打仗,输了就可能危及性命,为什么还如此讲规则。这样的话,那些打不过的一方,只要挂免战牌,不是就可以保持不败了吗?

  这就要讲到古时候战争的礼仪了。其实古时候打仗,并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作战双方,必须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礼仪。那么有人会说了,打仗还要什么礼仪,都是胜利者说了算,作者一定是在胡扯。

  其实不然,笔者这样说,自然是有依据的。那么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说说,古时候打仗都有什么礼仪。

  第一,如果你想攻打别的国家,必须要出师有名。比如你可以说,对方国家君王不仁,导致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你起兵的原因,就是为了解救百姓什么的。

  第二,要派使者去到敌国,双方要协商,此战是否非打不可。如果可以避免一场战争,那自然是好的,如果非打不可,那么双方会约定交战时间、地点。并且不管双方关系多么恶劣,都是不能伤害来使的。

  第三,约战时间一到,双方要同时摆阵,如果对方阵型未摆好,也是不能出兵的。比如泓水之战中,宋襄公率军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助。结果宋襄公与楚国军队在泓水相遇,楚军准备渡过泓水河。

  当时楚军人多,宋国人少,就有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可宋襄公却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其他人渡河之际攻打呢?”

  等到楚军渡过泓水河,宋襄公仍然不急着攻打,而是坚持等对方站好队形。结果宋军不敌楚军,宋襄公也被人射了一箭。宋襄公这就是在遵守战争礼仪。

  第四,如果在交战之时,对方有国君去世,在举行丧礼期间,也是不能出兵的。也就是说,不能乘人之危。换种情况也是一样,就好比其他人挂免战牌,或是坚守不出,你也只能等着,不能强行进攻。

  第五,等到结果一出,有一方获胜以后,双方的战争就要立即停止。获胜的一方,不能对失败方赶尽杀绝。而输掉的一方,也必须接受事实。甚至在失败方逃跑时,获胜方还要帮助其逃跑。

  听起来似乎难以让人理解,那么笔者举一个例子。在晋楚邲之战中,晋军被楚军打得落荒而逃。在逃跑过程中,晋军的车陷入泥坑,怎么都出不来,楚军便教他们修好车。之后晋军继续驾车逃跑,楚军继续追赶,晋军还转过头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

  以上就是春秋时期战争的规则及礼仪。表面上来看,似乎让人难以置信,可这些都是有史料为据的。为何会这样呢?笔者认为,这和春秋时期整个社会运行有关。

  从西周开始,就以《周礼》来作为社会规则,即使是战争,也要遵守一定的礼仪。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都遵守这样的礼仪。如果不遵守,即使打仗胜利了,也是不能服众的。

  人们认为,胜利固然重要,可赢得有尊严更加重要。既能以光彩的手段打赢对方,还能给对方留足颜面,甚至饶对方一命,这样的人,最能受到大家的推崇。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