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时候的变法者下场大多不好呢?

  历史上成功的改革家对于古时候政权来讲,无疑是最重要的人才。他们无不拥有长远的眼光,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谋福后世,推动历史进程。然而,古时候改革家的下场似乎都很凄凉,大部分改革家都潦草收场,甚至,死无全尸。

  吴起、李悝就是改革家不得善终的典型,他们都让自己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使国家走向中兴,然而,他们的改革却触动了贵族阶级的根本利益,最终,难逃这些王公大臣的报复,其实,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商鞅也不例外。

  商鞅墓,又名商君墓。商鞅被车裂后,法家的后学者收殓商鞅的遗骨准备偷运回商鞅故里卫国安葬,在黄河德丰渡口被秦国守军截获,当地百姓与守军便将商鞅遗骨草草埋葬于附近的秦驿山之下,后来法家的后学者寻访至此为商鞅立了墓碑,上书“商君之墓”。

  身为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实力的改革家,商鞅并未逃脱变法家们难以善终的魔咒,甚至,在被处死后连全尸都没留下,真可谓“变得越狠,死得越惨”。商鞅卫国顿丘(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入仕之初,在魏相公输痤手下担任门客。

  喜欢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一时期的士大夫都喜欢养一批能力不凡的门客,让他们替自己效命,有点衙门请师爷的意思。说起公叔痤,此人眼光独到,与商鞅第一次交流后便断定这人是奇才,必须重用。

image.png

  公叔痤临死前,将商鞅介绍给魏王:“虽然我命不久矣,但是,我门下的商鞅堪当大用,可以让他继续当丞相。倘若,您不想用此人,那么,一定要干掉他,不要让他替其他国君效命。”公叔痤事后回想,觉得杀掉商鞅对这个年轻人太不公平,于心不忍。

  于是,便将商鞅叫到病榻前,对其说道:“我向大王举荐你当下一任丞相,可你别高兴得太早,我还劝大王若不能任用你,便提前将你杀掉。如果,你不想有杀身之祸,现在快逃走还来得及。”商鞅微笑道:“相爷多虑了,大王如果不肯听你的意见任命我为丞相,又怎能听你的话除掉我呢?”公叔痤似乎预见了未来,哀叹道:“今后魏国要遭殃了。”

  事情果如商鞅预料,公叔痤死后,魏王果然没让商鞅顶替他的相位,但是,魏王也没有因为公叔痤一人之言除掉商鞅。商鞅是个重情重义的人,为了报答自己的老上司,商鞅守在公叔家守孝三年,报答了老上司对他的知遇之恩。三年一过,商鞅转身而去。

  此时,秦孝公刚刚继位,这位君王也是个有雄心壮志的明君,刚继位不久便写了一纸诏书,面向全中原求贤:“你是秦国人也好,是外国人也罢,只要你有办法促进秦国的发展,不妨来到秦国,我秦孝公许你高官厚禄。”

  还真别说,这招果然奏效,一时间天下名士皆远赴秦国,其中,就包括刚刚离开魏国的商鞅。商鞅是个聪明人,自己的口才并不出众,根本无法在天下名士中脱颖而出,所以,商鞅想了个主意。从秦孝公身边的宠臣景监入手,将财产送给此人当作礼物,换来面见秦孝公的机会。

  在景监的帮助下,君臣二人初见,秦孝公对这个举止不凡的人才非常满意,一见如故,整夜与其讨论治国之策。

image.png

  得到赏识的商鞅终于得以一展宏图,在国君的支持下推行新法,变法的内容大体为:废除世袭爵位,想要获得高官或爵位,必须以与之相匹配的战功换取;老百姓若能大量生产粮食布匹,则免除徭役;因为懒散或经商而致穷者,连同家人儿女共同充作官家仆役。

  商鞅变法的第一条就是废除世袭,此举使商鞅成了贵族阶级的眼中钉。很多王公大臣都向秦孝公弹劾商鞅,然而,秦孝公觉得变法并无不妥,反对无效!士大夫们怀恨在心,但却不敢直拭其锋,只能暗地里鼓动秦国太子犯法,想让商鞅难堪。

  之后,太子受这群人的鼓动,知法犯法,商鞅听说后对秦王说:“国家的法令不论高低贵贱都必须遵守,虽然不可处罚太子,但太子的老师们难逃其咎,必须替弟子受过。”就这样,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被刺面,一个被割鼻,成功震慑了对商鞅不满的士大夫,再无人敢挑战新法。

  商鞅执法严酷,曾在渭河边一日处决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变红,号哭之声惊天动地。商鞅严格执法、滥用酷刑的行为招致普遍的怨恨,汉昭帝时的贤良文学也认为商鞅的严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灭亡的重要原因,《旧唐书》甚至将商鞅称为酷吏。

  虽说,商鞅的举措取得了成效,但是,商鞅却被贵族阶层孤立起来,双方的矛盾日益激化。秦孝公非常信赖商鞅,即便有官员告发商鞅谋反,秦孝公仍对商鞅坚信不疑。然而,秦孝公死后,早与商鞅有冲突的庄襄王第一时间捉拿商鞅。

  听到风声的商鞅想要离开秦国,可是,他得罪的人太多,没人敢窝藏他,最终,商鞅不得不反,举兵与秦王分庭抗礼,最终,死在战场上。值得讽刺的是,商鞅最终死于车裂,而“谋反者车裂”正是早年商鞅的变法内容之一。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