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明帝曹叡执政时导致了世族的崛起?
魏明帝曹叡执政时导致了世族的崛起?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三国时期,曹魏政权最后是被世族代表司马氏篡夺。
之后。
但司马氏及世族在曹魏政权中崛起至能跟皇权抗衡,却是始于魏明帝曹叡执政时期。
促使司马氏及世族的实力能凌驾于曹魏皇权之上的因果,都是曹叡执政时期种下的。
曹叡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比较高,既非昏君,也非暴君,他在位时,把权力抓得牢牢地,朝政、内外军事也基本没有失控。
可这位皇帝却造成了世族及司马氏真正崛起的因,原因为何?
下面,本文对此略作分析,主要从两件事上展开。
曹魏能在东汉末年崛起成最强大的诸侯,乃至国家,依靠的是魏武帝曹操创立的根基。
而这份根基,最主要是依靠武力的强横。
毕竟,曹操出身不怎么样,相比起袁绍、袁术这样的世家子弟,曹操在争霸初期,政治地位上天然处于下风。
他灭袁绍、袁术这样的强敌,除了政治态度上迎合世族的需求外,就只能依靠军事才干及手中掌握的军队的强大了。
这样的名将,也是无法单独领导一个战略区的。
能领导战略区的主官只能是夏侯渊、曹仁、曹洪、夏侯尚、曹真、曹休这样的宗亲大将。
至曹叡执政之初,也还是这样的模式,当时,负责魏国西线,对垒蜀汉的是曹真,负责东线,对垒东吴的是曹休。
可曹真、曹休也是曹魏宗室在军事指挥上最后的高光了,曹魏崛起时的人才济济,到曹真、曹休之后,就断档了。
并且,在曹真、曹休还活着时,都已经找不出跟他们并肩相比的宗亲人才。
曹魏漫长的边界需要有人镇守,曹氏、夏侯氏中的人才接不上班,就只能被迫从世家中找寻指挥将领。
太和元年(公元226年),曹叡让骠骑将军司马懿驻扎宛城,并给他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给予他曹魏荆州一线的兵权。
这次让司马懿掌握整个曹魏荆州一线的兵权,在曹魏历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意味着,曹魏的兵权开始一分为二,不再是曹氏、夏侯氏宗亲一家独大,名门世族在曹魏政权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基本掌握了官员的举荐和升迁。
现在连兵权都可以染指了,他们当然会弹冠相庆。
这并非曹叡所想要的结果,他不会不知道让名门世族染指兵权的恶果,可他实在无人可用。
蜀汉和东吴方向随时可能打仗,不可能真派一堆曹氏、夏侯氏的草包去领军。
曹魏太和二年(公元228年),曹休去世,这个时候,曹叡已经很难在曹氏、夏侯氏宗亲中找到替代曹休的人才。
后来,曹叡是让铁杆的拥曹派满宠做征东将军,负责东线抵挡东吴的军事指挥。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曹魏出兵伐蜀,曹叡起用司马懿为大将军、加大都督,并赐假黄钺之权,配合西线的曹真一起伐蜀。
两年后,即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曹真先是病重回到洛阳,没多久也去世了,这对于曹叡来说,真是雪上加霜。
为抵挡蜀汉,曹叡又不得不把最重要的,面对蜀汉方向的战略区的兵权,交给了司马懿。
中硕果仅存的张郃就被他逼迫出战,然后战死。
从这时起,曹魏的皇权已经开始慢慢衰落了,至少在军队中是如此。
名门世族既然有了掌握军权的机会,就会不断把他们自己的人招进军队中担任主要将领。
青龙三年(公元235年),即蜀汉丞相诸葛亮死后的第二年,在西线暂时没有军事威胁的情况下,曹叡赶紧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把他调回洛阳当太尉。
不过,此时的司马懿,从获得荆州一线的兵权起,已经在军中待了足足九年,他背后站着的是几乎全部的名门世族,该部署的早就部署完毕。
曹叡就算把司马懿调离军队,也为时已晚。
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正月,曹叡病逝
中记载:
及寝疾,深念后事,乃以武帝子燕王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曹操继子)等对辅政。爽,真之子;肇,休之子也。帝少与燕王宇善,故以后事属之。
这是全部由曹氏宗亲组成的辅政班子,以曹操的儿子曹宇为主导,曹叡很担心,后继之君斗不过世族,因此做了如此安排。
但这个安排却并没有执行,被曹叡的两个宠臣,中书监刘放、中书令孙资给颠覆了,他们趁着曹叡还没死,劝说其改变了辅政班子的构成。
“陛下忘先帝诏敕,籓王不得辅政。”
中记载:
且陛下方病,而曹肇、秦朗等便与才人侍疾者言戏。燕王拥兵南面,不听臣等入,此即竖刁、赵高也。今皇太子幼弱,未能统政,外有强暴之寇,内有劳怨之民,陛下不远虑存亡,而近系恩旧。委祖宗之业,付二三凡士,寝疾数日,外内壅隔,社稷危殆,而己不知,此臣等所以痛心也。
曹叡或许是因为病重,思维迟钝,竟然被刘放、孙资说服了。
“放、资乃举爽代宇,又白“宜诏司马宣王使相参”,帝从之。”
随后,曹叡还把曹宇、夏侯献、曹肇、秦朗的官职免去,并将他们赶出皇宫。
于是,曹叡本来准备的全曹氏宗亲内阁消亡,变成了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
或许,刘放、孙资鼓动曹叡的理由有道理,但再怎么说,权力也还是全部在曹氏宗亲手上,即使出了事,肉总归烂在一口锅里。
可换成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就不同,把权力分了一半给世族,本就式微的曹魏皇权就更无法抗衡心思不纯的世族了。
而被刘放、孙资重点举荐的曹爽,也没能担起匡扶曹魏社稷的重任。
,用一份逼迫皇太后下达的诏书,就剥夺了曹爽所有的权力,曹魏大权尽归司马氏及世族。
由以上两件发生在曹叡执政时期的事情可知,曹魏皇权和世族之间,权力格局的最重要变动,并促使了世族势力的真正崛起,就是曹叡造成的。
因曹氏、夏侯氏等宗亲中无领兵之人,给予世族代表司马氏兵权,还可以看成是无奈之举。
但临终前,曹叡在刘放、孙资的鼓动下,轻易改变了自己苦思良久的辅政格局,把辅政权力交了一半给世族,就是昏聩了。
曹叡本人未必昏聩,或许是病重在身,思维迟钝,为了保住儿子(曹芳其实是养子)的皇权,轻信了他人的蛊惑,造成了后来的结局。
不管如何,种下什么因,就结什么果,至少在三国时期,跟世族打权力争夺的持久战,没哪个皇权能获胜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