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灭蜀之战时,霍弋和罗宪在做什么?为什么没去支援?

  魏灭蜀之战是三国后期司马昭领导的吞并战,也是强者消灭弱者的一场战争。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于关中治兵,于是上书给刘禅调兵遣将以作准备,但是,因为黄皓的谗言,于是刘禅也就没当回事。所以等到司马昭正式发动了魏灭蜀之战后,蜀汉一方的准备不是非常充分。此战,姜维率众将钟会十余万大军挡在剑阁,但邓艾却偷渡阴平直奔成都。于是,最终,刘禅听从谯周的建议,向邓艾军投降。值得注意的是,在蜀汉灭亡之际,有两位大将完全有能力前去救援。不过,因为种种原因,这两位大将并没有率军前往蜀汉都城成都。那么,问题来了,蜀汉灭亡之际,两位大将拥兵自重,为何他们不前去救援呢?

  一

  首先,直截了当的说,这两位大将就是霍弋和罗宪。在蜀汉灭亡之前,霍弋领建宁太守,管辖蜀汉的南中诸郡。至于罗宪,则是蜀汉巴东郡的太守,《三国志》载,章武元年(221)四月刘备称帝成都,七月即移驻巴东郡(今奉节)伐吴,也即巴东郡是蜀汉防御东吴的门户。由此,对于镇守南中和巴东郡的霍弋和罗宪,彼时都手握重兵,完全有能力去救援蜀汉。不过,最终的结果,却是邓艾的疲惫之师就消灭蜀汉。对此,就霍弋和罗宪来说,之所以按兵不动,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对于霍弋,本来就打算派兵支援蜀汉都城成都的。

  二

image.png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去世,太子刘禅即位,史称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任用霍弋为谒者,伴随刘禅左右掌管传达等事。对于刘禅来说,从小和霍弋就比较亲近,这是因为霍弋小的时候,就被刘备收为养子。所以,不管是对蜀汉还是对刘禅,霍弋都是忠心耿耿的。到了公元263年,魏国攻打蜀汉,霍弋听闻魏军来伐,打算前往成都协助防守。也即此时镇守蜀汉南中地区的霍弋,显然是心细成都和刘禅的。不过,刘禅认为蜀汉易守难攻,从而拒绝了霍弋支援成都的建议。等到成都被邓艾大军攻破之后,霍弋身穿丧服,痛哭告祭三日。

  三

  值得注意的是,霍弋并没有立即投降曹魏大军。而是等到确定刘禅安全的消息后,才率领蜀汉南中地区的将士归降。正是因为这一行为,霍弋受到了司马昭的赞赏,并且,依然被司马昭拜为南中都督,也即继续镇守蜀汉的南中地区。另一方面,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56年,在陈祗病逝后,无人压制的黄皓逐渐跋扈起来。在众多大臣依附黄皓的背景下,罗宪和姜维、廖化等将军一样,始终坚定不移。而这,自然遭到了黄皓的憎恨,于是将罗宪贬为蜀汉巴东郡的太守。当时蜀汉大将阎宇都督巴东,让罗宪领军,当阎宇的副将。

image.png

  四

  最后,由此,和阎宇一起镇守蜀汉巴东郡的罗宪,手下也拥有一批精锐的将士。进一步来说,在夷陵之战后,刘备就非常重视该地区,也即为了防备东吴,蜀汉在该地区投入了重兵。因此,在公元263年,罗宪也是完全有机会支援成都的。但是,因为需要防备东吴(蜀汉灭亡后,东吴果然出兵想要趁火打劫),加上没有后主刘禅的命令,罗宪显然不能率军去支援成都。因此,在蜀汉灭亡之际,虽然霍弋和罗宪都手握重兵,但是,因为没有后主刘禅的命令,加上巴东郡和南中地区都承担着各自的防御重任,所以,这两位大将都没有支援成都。在蜀汉灭亡之后,霍弋和罗宪最终都成为了西晋朝廷的大将,也即继续受到重用。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