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韩赵本来是联盟关系,为何最后会分道扬镳呢?

  在面对秦国的发展势头还有攻势,晋国的继承者们显得要比楚人有进取心一些。

  三家分晋之中,赵国取得今山西中部吕梁山以西至黄河东岸的部分地区,以及山西省北部和东南部的部分地区,逾太行山并领有今河北省的南部。韩国得到今山西省东南部和河南省中、西部的地区。而魏国得到了最有价值的一份遗产,获得了今山西南部、河南北部的原晋国本部精华所在。魏都安邑所处的河东(山西西南部)原为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故而一直到了战国,魏仍被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晋。

image.png

  相比之下,韩、赵两家的土地,总的来说较为贫瘠。《汉书·地理志》曰:“赵、中山地薄人众。”战国纵横家张仪也说:“韩地险恶,五谷所生,非麦即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韩国境内的河南西部多山地,农业生产较差,只有河南的中部地区农业有一定发展。反观魏国地跨《禹贡》的冀州和豫州,土地属于“中中”和“中上”等。

image.png

  联盟是基于恐惧和利益而非基于友谊

  司马迁把河东与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太行山东南地区)、河南(今河南黄河以南地区)并称为“三河”,认为“三河在天下之中”,“土地小狭,民人众”。这是农业生产发达、人口众多的富庶地区。魏国河东所在的运城盆地,土壤肥沃,再加上涑、浍、汾诸水的灌溉,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垦殖。但是,运城盆地北依霍太,东靠太行,西临黄河,南也阻于中条黄河,面积较小。战国初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尽地力之教”,发展精耕细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单位面积产量,使魏国富强一时。

  战国前期,魏韩赵三国在“三家分晋”的基础上结成联盟,形成唇亡齿寒的相互依赖关系。魏国就是依靠这个联盟相继打败齐、楚、秦等大国,进而独霸中原。从公元前445年(魏文侯元年)起,经文侯、武侯两代,到公元前341年(魏惠王二十九年)马陵之战,魏军大败止,足足有100年出头,魏国是中原最强大的国家。因此,很自然的,魏国的统治者也自视为春秋晋国霸业的后继者。

  但是三晋的联盟是基于恐惧和利益而非基于友谊,当利益发生冲突时,三晋联盟便分道扬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