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才是举能够选出好皇帝,为什么古时候一定要拘泥于嫡长子制?
唯才是举能够选出好皇帝,为何古时候一定要拘泥于嫡长子制?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古时候的嫡长子继承制产生了很多悲剧。比如司马衷明明是个白痴,但是晋武帝司马炎要遵从嫡长子制,就算他是白痴,也要把皇位传给他。这也就直接造成了西晋的“八王之乱”,以及最后西晋灭亡的悲剧。再比如李世民的能力本来很强,他所立下的战功也是最多的。但是李渊遵奉嫡长子继承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也因此造成了“玄武门之变”的悲剧。
(玄武门之变)
如果晋武帝司马炎一开始就选择一个聪明的,有能力的成年的皇子来继承皇位,显然“八王之乱”的悲剧绝对不会发生。同样的,如果李渊一开始就选择功劳最大的,也最有能力的李世民为太子,“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残杀的悲剧,也不可能出现。
事实上,选一个有能力的人为国家领导人,这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个常识。毕竟国家领导人是整个国家的掌舵人,国家的掌舵人要是没选好,整个国家必然会发生很多悲剧的事情。可是古人为什么连常识性的东西都不愿意用,而偏偏要执着于什么嫡长子继承制呢?
因而很多人就想到,如果古人不执着于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奉行唯才是举,是不是就会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呢?
这个话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恰恰相反。古时候之所以一定要坚持实行嫡长子制。正是为了避免争夺皇位引发的兄弟相残、亲人厮杀、诸侯争霸这样的悲剧。为什么这么说呢?
(康熙剧照)
我们拿历史上的一件实际事情来研究。康熙皇帝很早就按照嫡长子制,选择了嫡长子胤礽为继承人。但由于他不满胤礽的一些做法,废了他的太子之位。这样一来,所有的人都以为,康熙是想唯才是举。(注意,是大家都觉得康熙是想搞唯才是举,而不是康熙真正在搞唯才是举),因此,大家都极力推荐最有才干,同时又最有亲和力的皇八子胤禩。
康熙大为生气,否定了胤禩,并且给予胤禩以及那些拥泵者以沉重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否定大臣们的想法,以至于大臣们还是觉得,康熙是在搞唯才是举。所以大臣们都各自依附不同的皇子。也由此引发了历史上最残酷最惨烈的皇子们争夺储位的大战。
古时候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比如曹操因为迟迟没有选择继承人,因此也引发了曹丕一党和曹植一党的大战。武则天也是因为迟迟没有选定继承人,因此引发了李氏和武氏之间的大争斗。
由此可见,古时候如果不坚持嫡长子制,而要搞唯才是举,哪怕不是真正的唯才是举,仅仅有一些唯才是举的嫌疑,在后代之间引发争夺的惨烈程度,显然是更高的。那么,本来唯才是举是一个非常公平合理的方法,为什么在后代引发争夺的程度,反而会最高呢?
(曹丕剧照)
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唯才是举看起来公平合理,其实非常不公平。之所以不公平,是因为做选择的人,不是全国人民,也不是朝廷中的所有大臣,或者所有皇室成员,而是只有皇帝一个人。
因为只有皇帝一个人,因此,标准就由皇帝一个人来定。皇帝都是有偏好的,他的认识也是有局限的。他看到的东西,很多时候并不是真实的东西,这就会造成极大的偏差。
比如,隋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他就完全看错了。杨勇这个人,虽然爱奢华,但其实是个老实人。杨广这个人,表面上艰苦朴素,其实都是装的,不但趣味低下,而且爱奢华的程度远远高于杨勇。结果隋文帝没有看清楚,废黜了杨勇的太子之位,选择了杨广,最后自讨苦吃,被杨广给害死。
再比如,道光皇帝选择继承人,咸丰在道光面前所表现出来的“仁孝”之类的东西,其实都是他的老师教他的,并非是他的真情流露。而奕訢没有人教,反而是真情流露。结果道光给骗了,选择了咸丰为继承人。而事实证明,咸丰能力是很存问题的,也没有表现出什么“仁孝”,他的贪玩好耍,也因此造成了慈禧的上位,给近代中国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因为皇帝的标准可能是错的,又可能被蒙蔽。因而,这个看似公平的“唯才是举”,恰恰很不公平。反而“嫡长子制”,毕竟这个制度是祖宗传下来的,而且摆在那里。先生的那个儿子,就应该当继承人;后面生的,就没有资格竞争。这才是真正的公正。
所以说,古时候之所以采用“嫡长子制”,恰恰是为了体现公平,减少后代的争斗和残杀。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