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玄策真的一人灭一国了吗?为什么他的知名度不高?
王玄策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到王玄策,可能有很多人对这个名字都还是比较陌生的。王玄策是我国古时候唐朝时期唐太宗的右卫长史。当年唐太宗拍王玄策出使印度,就发生了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这样说起来,王玄策这个人应该还是战斗力很强非常厉害的一个人了,可是为什么在后来的历史上他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呢?王玄策当时还没有到印度,但是却遭遇了印度曲女城君主戒日王,被自己的臣子阿周那篡位的情况。阿周那派人抓捕了王玄策和他随行的人,然而王玄策却连夜逃到吐蕃。之后就是王玄策征集了一个联军攻入恒河流域,灭掉了阿周那军队。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故事。然而为何王玄策这个人的著名度却很低呢?甚至对于他的记载和介绍都很少?
1.王玄策是谁
王玄策本人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出名,生于唐朝,和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西天取经的唐玄奘法师是一个时代的人,而且王玄策和玄奘法师一样,也是作为使臣前往印度,而且去过三次以上,在途中写出了《中天竺国行记》一书,并且将印度的制糖工艺带回了唐朝。
不光有文化的传播,王玄策还从印度带回了很多宝物,比如说珍珠、象牙塔、佛家舍利子以及佛印等等,这样的贡献也已经算是杰出了,但是这个人在唐朝的官职却很低,先是作为一个小县令,后来也不过成为了一个朝散大夫而已。
抛开官职不谈,王玄策去印度的这几次访问,还是挺有看头的,尤其是“一人灭一国”的故事。
2.王玄策一人灭一国是怎么回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贞观之治的第21年,那时候王玄策奉唐太宗之命,第二次去印度,作为一个正使对那边的一位国王表达一下大唐王朝的慰问之情,也拉进一下两方的关系。
那时候的条件可不比现代,现在去一趟印度也要很久的时间,更不用说仅仅依靠人力和马车 的古时候了,所以在王玄策几经辗转到了印度的时候,已经是身心疲惫。
但历史的车轮从不让人停止脚步,到了印度之后,王玄策才发现,自己要拜访的西拉迪提亚国王已经被谋杀了,国内非常混乱,权臣当道,而且已经波及到了整个印度,到处都是打仗的人,稍有不慎可能就性命不保。
在慌忙逃命的过程中,王玄策这个来自中国的使臣,因为势单力薄,连同他在内的三十个人全部都被抓了起来,并且还是有针对性的抓人,那时候因为天竺国的统治者戒日王已经去世了,此时在位的阿祖那直接派出了一千余人,果断地将王玄策等三十人打入大狱,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宗教迫害。
王玄策本人比较有能力,恰好这阿祖那并不是很被大家喜欢,前统治者戒日王的妹妹就私下帮助了王玄策以及他的副将逃出了监狱,一般人这时候可能就会选择赶紧逃亡,回到大唐去寻求庇护,但王玄策不同,他选择了北上,去了当时的吐蕃,也就是我们如今的西藏高原,准备借兵打回去。
虽然吐蕃和中原一直不和,但自从古时候中国的实力强盛之后,吐蕃的领主松赞干布也选择了和解,而且还娶了著名的文成公主为妻。
此时王玄策提出自己的想法,松赞干布必然是赞同的,首先借一些兵给他也不是什么大事,如果他失败了,也牵扯不到自己头上,但是如果王玄策等人成功了的话,那么自己也可以趁机扩张一下国家的领土,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当然要去做了。
于是松赞干布挥挥手给了王玄策1200名非常精锐的骑兵部队,还顺便从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尼泊尔弄来了7000步兵,就这8200名士兵,跟着王玄策杀回了印度。
王玄策和阿祖那的复仇之战一触即发,我们中国人对于行兵打仗上,从古时候就有着异禀的天赋,根据史料记载,“斩首三千余级,赴水溺死者且万人,虏男女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头匹。”都是王玄策借兵所达到的成绩,虽然“一人灭一城”的说法较为夸张了,但他也确实是为唐朝立下了很多功劳。
3.为何王玄策知名度不高
那为什么他的官职还如此低微,是个朝散大夫,只是个五品下的官员呢?原因有三。
首先,当时的唐太宗对于印度的领土并没有什么想法,毕竟天高皇帝远的,还不如先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再说。
其次,当时的唐朝对于印度的态度其实是求和就可以了,其原因还是因为距离太远了,也不好管理,而且那边还有死对头吐蕃,虽然那时候已经比较和平,但是放人之心不可无,利用印度把吐蕃给防御起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最后,印度那边除了中天竺这个国家之外,还有着很多个大大小小的国家,如果唐朝只是吃下了中天竺这个地方,意义不大,还要分心费力地派遣兵力过去执守,得不偿失。
综合以上的原因,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明明王玄策的功劳很大,但却官职很低,甚至不能够在史书中有自己独立的章节的这个问题了。
毕竟当时所有的事情都是凭借皇帝的喜好来,那皇帝对印度那边并不关注,王玄策也没有什么办法,只是我们现在读到这些故事之后,会对他产生一种惋惜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