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神作的《兰亭集序》真给李世民陪葬了吗?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王羲之的一些故事,欢迎阅读评论。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在五千多年的漫长时光中,留下了无数令人为之着迷的千古疑案。其中,“书圣”王羲之神作《兰亭集序》的下落,就让人头疼了上千年,很多人为此争论不休,但是至今都没有定论。
那么,这一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绝世珍品,究竟在何处呢?
《兰亭集序》正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其之所以在众多神作中脱颖而出,是因为这一作品由王羲之醉酒后所作。那种挥毫时的洒脱飘逸,放荡不羁,结合他信手拈来的《兰亭序》美文,让这部作品成为神品。就连王羲之清醒之后都连呼神奇,却再也没能再现这样的神韵。
不过,《兰亭集序》出世后,因为与王羲之大多数的作品风格不同,其实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波澜,直到李世民的出现。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是文武全才,他非常崇拜王羲之,为此亲自为他撰写了传记。李世民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为了得到这部神作,他搜寻了很多年,才终于用计从辩才那儿得到。自此,他对《兰亭集序》视若珍宝,不时就要欣赏一番。
李世民在临终之时,还惦记着《兰亭集序》,特地交待儿子李治,在他死后把《兰亭集序》放在他的枕下,陪伴在他身边。按理说,孝顺的李治一定会遵照父亲的嘱托,将《兰亭集序》放入昭陵。然而,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以至于让它的下落成为谜案。
五代时期,天下大乱,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坐镇陕西。此人极为贪婪,为了满足一己私欲,他居然打起了埋葬有无数财宝的唐朝皇陵的主意。七年时间里,温韬指使手下盗了17座唐朝皇陵,只有李治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因为无法找到入口,时有神奇事件发生而幸免于难。
温韬除了爱好财宝,还有一个癖好,就是每盗完一个皇陵,他都会将获得的宝物登记造册,一一记录下来,并且公布于天下。奇怪的是,在史书中明明白白写着葬入昭陵的《兰亭集序》,却并没有在其中。
温韬不顾天下人的口诛笔伐,干出盗皇陵这种缺德的事情,胆子当然非常的大,所以他没必要为此而撒谎。所以据此推测,《兰亭集序》的下落有以下两种可能:
一、在昭陵的某个角落
对李世民来说,《兰亭集序》太过珍贵,到了视若生命的地步,他想到过有人会觊觎他的陵墓,到时候《兰亭集序》可能会遭到不测。为了更好地保护它,李世民可能交待李治,将它放入了昭陵中某一隐蔽的地方,这使得它侥幸逃过一劫,没有被盗走。
不过,温韬盗了那么多的皇陵,手法娴熟,他当然知道《兰亭集序》这种珍宝埋在昭陵,肯定会挖地三尺将它找出来,结果却是一无所获。因此,这种猜测可能性极小。
二、葬入乾陵
唐太宗晚年,武则天入宫,她是一位大才女,不排除李世民与她一起欣赏《兰亭集序》,武则天后来对它也是难以割舍。因此,在李世民提出陪葬的要求时,武则天违背了他的意愿,将它保留了下来,最后与她葬入了乾陵。
这种推测目前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除了确实有很大可能之外,不愿这件绝世珍品消失于世间也是一大因素。毕竟,如果《兰亭集序》在乾陵,我们还有盼头,它总会有出世的一天,让我们有机会一睹其风采。
以上就是《兰亭集序》下落的两大猜测,究竟如何那就见仁见智了。其实,历史正是有时候这样扑朔迷离,才显得那么的神奇有趣,一旦揭开了面纱,反而失去了光彩。就像《兰亭集序》下落一样,有时候不知道真相,也是一种缺憾中的美好,让人在期待中保存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