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好歹也是出身大家,认识的字为什么却少之又少?

  在《红楼梦》当中,各种各样的人物都有,而王熙凤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出彩的人物,但是很多人在读小说的时候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王熙凤好歹也是出身大家,算是一个名门闺秀,但是既然如此,为什么却不识字?王熙凤认识的字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似乎与她的身份有点不太相符,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image.png

  读红楼,很多人都奇怪,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金陵王家的小姐,身世如此显赫,怎么会不识字呢?也有人说,王熙凤其实是识字的,只是识字不多。

  其实在我看来是一个问题,说王熙凤不识字,也不是绝对的一个字不识,她既然管家,账本、礼单这些日常接触的物品都有字,天长日久,精明的她不可能一个字不认识。

  但王熙凤终归还是识字不多的,比如她曾要求宝玉替她写一个单子,比如她协理宁国府时,命彩明钉造簿册……从脂批和原文中,多处都反映出王熙凤的确识字不多。因为识字不多,所以王熙凤可能不会写字,遇到要写字的时候,只能找人帮忙。

  今天我们来分析下王熙凤为什么识字不多。

  1、王熙凤的生长环境

  林黛玉进贾府时,这么介绍王熙凤: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之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之内侄女,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

  这段话很平常,是说王熙凤自幼被当成男孩子养活,且还有个学名,但甲戌本的一段脂批,却交代了更多信息。甲戌侧批:奇想奇文。以女子曰“学名”固奇,然此偏有学名的反倒不识字,不曰学名者反若假。

  这段脂批第一次点出王熙凤不识字,但她既然有学名,自然应该是进过私塾的,但为什么又说她不识字呢?我们不妨推断一下:王熙凤因为自幼被当男孩子养活,确实进过私塾,但只是刚刚起了学名,刚刚开了蒙,她就不乐意学了,因为她生性不喜读书,她做不下来,也学不进去,从而再也没进过私塾,家人也没再逼过她,毕竟她是个女子,读不读书无所谓。

  有没有这个可能呢?自然是有的,原因有三。其一,在过去,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大户人家的女子不识字,其实不算罕事,就连李纨其实也是识字不多,她的父亲只不过要她读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所以,女子不读书,不仅不是什么丢人的事,而且很正常。

  其二,凤姐生性不喜读书。王熙凤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做事果断泼辣,雷厉风行,杀伐决断,以她的这种颇为强悍的性格,即便是进了私塾,估计也是坐不了冷板凳的,可能还没认识几个字,就嚷嚷着不要读书了,家人也只好作罢。在我们今天来说,叫性格决定命运,王熙凤的性格决定了,她不是读书那块料,索性就读书了。

  其三,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环境。成长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养成和后来的人生,有很大的影响,而金陵王家,可能根本就不重视子女教育,因此王熙凤才识字不多。我们看王夫人和薛姨妈,她们都是王家的女子,原文中虽然没有说她们才学如何,但从她们给丫鬟起的名字就能看出来,她们应该也没什么文化,比如彩云彩霞,同喜同贵,名字很常见很俗气。也许王家本身重男轻女,重武轻文,所以王熙凤识字不多也就不足为怪。

image.png

  2、王熙凤与林黛玉薛宝钗的区别

  有人会说,那为什么林黛玉、薛宝钗她们都满腹经纶,才华出众呢?其实这也是成长环境决定的,黛玉弟弟夭折后,她就成了林如海和贾敏的独女,原文说林如海夫妇对待黛玉是“夫妻无子,故爱如珍宝,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得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

  而宝钗则是“当日有他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由此可知,黛玉宝钗的成长环境比王熙凤好很多,她们有一个重视子女教育的父亲,或者延请名师,或者言传身教,自幼让她们读了很多书,当然,这也离不开她们自己的天赋和灵性,生来喜欢读书这些特质。

  反观王熙凤,她的性格和成长环境,都决定了她没法像黛玉和宝钗那样读很多书,识很多字,再加上古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标准,于是王熙凤自幼就没怎么上学,更不要说认识字了,她后来认识的几个字,也是因为管理荣国府才认识的,“凤姐因管家理事,每每看开贴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

  王熙凤为什么不识字,其实第三回里,贾母一句话已经点明了,吃过饭,黛玉问迎探惜三春都读过什么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贾母是荣国府贾代善的夫人,又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她认为女子不读书相当正常,且女子读书认识几个字也就罢了,这是贾母的观点,其实也是那个时代对女子读书的普遍看法。

  换句话说,王熙凤不读书不识字没什么奇怪的,很正常,正常到像黛玉宝钗这样精通诗词歌赋的女子反倒显得有些异常了。所以,很多人分析王熙凤为什么不识字,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在古时候,女子不读书,不识字,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我们看,迎探惜三春中,除了探春诗才稍微出众以外,迎春和惜春也只是多认得几个字,在诗才上是很平平的,探春起诗社时,李纨说:“……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如果排除个人天赋,她们都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条“金科玉律”造就的封建女性。

image.png

  3、王熙凤不爱读书

  而探春之所以出众,正跟她的成长环境有关,她是庶出,自卑两个字从小如影随形地跟着她,她勤奋好学,多读书识字,是因为她想摆脱自己的出身,摆脱这样一个家庭,所以才说出““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立出一番事业来,那时自有一番道理。”

  甚至就连进了宫的元春自己也说:“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由此可知,贾府的四个女儿,除了探春,元春、迎春、惜春只是多识了一些字,在诗词歌赋上根本无法与钗黛相提并论,除了个人的天赋灵性之外,跟成长环境和时代的审美观(女子无才便是德)有很大关联。

  当然,王熙凤跟他们比起来,依然差了一大截,因为王熙凤根本识不得几个字,更不会写,除了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因素,主要还跟她自己的性格有关,她不喜欢读书,只喜欢做事,且尤其擅于管理,所以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说:“从小儿大妹妹顽笑着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又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

  综上来说,王熙凤不识字,其实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一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一则是她自己不喜读书的性格,一则是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家庭环境,可以说,这些不利于女子读书的因素,王熙凤都占全了,所以才造成了她不识字这个相对极端的结果,而迎春等人只是因为某一个原因,所以自然比她识字多得多。

  但王熙凤如此精明的一个人,虽然不识字,但在日常的管家中,接触的账本多了,礼单多了,经常看到的某些字的次数多了,天长日久下来,自然也就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字,但因为没读过几天书,所以她虽然识得几个字,但自己并不会写,但这并没有妨碍她管家理事,待人接物,由此也印证了古时候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的在一定程度上的正确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