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是如何一步步篡汉成功的?为什么没人反对呢?

  皇家外戚的王曼是皇后的亲侄子。公元前45年王曼的第二个儿子王莽出生了,但不幸的是父亲和兄长先后早逝,王莽作为男性只能承担起家庭的重任,但当时他尚且年幼只能送往叔父家抚养,就这样他们一家人迁到了叔父家,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在叔父家的日子里,王莽代替父亲和兄长成为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担当起了家庭的责任。

  往往优越的环境更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但王莽不是这样。他和普通世家子弟不同,并没有沉迷于奢华富贵、纸醉金迷,而是去坚持节俭朴素、修身养性。这样优良的品行自然会受到周围人的称赞,而王莽的人生也在这赞赏中蒸蒸日上。

  初入官场、严明守法,步步高升

  王莽24岁的时候入朝为官,从小时候他能在叔父家安全长大来看,不难看出王莽是一个懂得周旋的人。他能妥善地处理上下级的关系、与人和善,他知道在鱼龙混杂的官场自己没有足够的靠山,唯有一步步努力登顶。所谓为官就是为百姓办事,王莽每次都认真完成交代的任务,再加上年少积攒的名声,此时的王莽已是深得民心。

  王莽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于是有百姓受灾后,他就捐出自己的财产给百姓,爱戴百姓的程度远远超出了一个官员该有的地步。而最令王莽深得民心的事情就是他逼死了自己的二儿子。

  当时,王莽的二儿子因为恼怒杀了一个家奴。虽说古时候分为三六九等,但对于生死这样的事情还是很看重,而对于王莽来说,用自己的权力压下这样的事情并不难,但他自认不能做这种失民心的事。于是王莽反而跟众人一起声讨自己的二儿子,使得二儿子被逼自杀。

  之后王莽得到了上至朝堂百官,下至黎明百姓的深度认可,就这样王莽开始慢慢登上皇权的擂台。

  众人搭桥,魔鬼上身

  王莽45岁时,已经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见识和手段早已不同往日。就在这时汉哀帝驾崩,皇后王政君迅速夺走传国玉玺,命令群臣推举一位大司马出来,凭着百姓和百官的举荐搭桥,谦谦君子王莽走马上任了。而王莽的野心也在此刻被彻底唤醒。

  大司马也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掌权者,再加上皇帝年幼无知,王莽便成了王朝实际命令的发起者。大权在握的王莽内心也逐渐被影响,渐渐失了本心。王莽实实在在掌权后便开始诛杀反对自己的人,甚至连亲戚都不放过。对于一个连自己儿子都不放过的人,做出这样的事情也在意料之中。

  虽然王莽如此行事,但他头脑还算清醒,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所以对于百姓王莽还是继续保持仁厚,不时捐款。而这样位高权重的人都捐款了,底下的人自然也不敢藏着掖着,如此一来民心仍被王莽握在手中。

  平帝驾崩,王莽撕掉了最后的伪装

  汉平帝十几岁便死亡,其原因无人知晓,但此事一出,王莽也撕掉了自己的伪装。王莽拥立两岁的刘婴为皇帝,却又迟迟不让登基,有人看出了这位摄政王真正的意图,于是多地响起了造反的声音,可惜王莽多年积攒的地位可不是几个人能撼动的。

  状况如此,王莽深知自己也已经年老,再不登基恐怕以后都不会有这样的天赐良机了。于是王莽以禅让制为由登基,改国号为“新”,自己称为新始祖,长安更名为常安。

  王莽夺权称帝以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王莽令所有土地都归为国有,禁止个人买卖,所有人都能够分到相应的土地,王莽还将货币大改,食盐和酒类也归于国家售卖,甚至还推行了国家贷款以及国家控制物价。

image.png

  如此熟悉的措施不免让人怀疑,王莽会不会是穿越回去的现代人?但真相如何我们无从得知,我们只知道他失败的结局。

  悲剧收场

  王莽的一系列改革在当时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而且这些措施还损害到了无数上层的利益,身处底层的百姓虽拿上了农田,但日子却依旧过得苦不堪言,如此一来王莽已是全国上下的众矢之的。

  在名义上背离了百姓,在利益上背离了贵族,一时间王莽不再是众人敬仰的“圣人”,而是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很多无处可去的流民最终汇聚在一起开始了反抗之路。公元23年,王莽逃离了长安,并在战乱中死亡。但即便王莽已死,他所引起的怨恨也远没有消散,起义军只能对着死去的王莽泄愤,最后还将王莽的首级挂了起来。

image.png

  之后的历代皇帝为了警示官员大臣夺位的下场,将王莽的头颅做了防腐处理,并由之后的皇帝收藏保管,如同传国玉玺一样,传承了272年之久。王莽开辟了夺位的先河,却也得到了悲惨的报应。

  结语

  正如程颢、程颐的《二程粹言·论学篇》中说的一样,利益欲望是众人所追求的东西,但贪婪必会埋下祸患无穷,丢了理义极力争夺只会是如同王莽一般悲惨的下场。

  那颗头颅被多年收藏,似乎也令人们明白,顺历史者昌、逆历史者亡。凡事都有发展历程,不按部就班只能自取灭亡。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