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伦为什么不能当老大?水浒揭示知识分子的劣根性!

  王伦为什么不能当老大?水浒揭示知识分子的劣根性!

  梁山共有过三位寨主,提到晁盖和宋江,江湖上对他们的景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而首任寨主王伦,好汉们对他却充满鄙夷,不承认他的地位。林冲骂他道:"量你是个穷儒,又无大才大量,怎做得山寨之主!"王伦为何当不了老大?归根结底,因为他是个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劣根性,都在他的身上,加以体现。

  自古能当上老大打下天下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公卿贵族,如杨坚李渊;一种是流氓豪强,如刘邦朱元璋。知识分子臭老九,什么刘基孔明张子房,本事再大,也只能攀龙附凤,给人家推波助澜。(注:古汉语的流氓指失去土地没有职业的游民,非现代意义上的坏人。)

  "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公卿之语也。"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流氓之语也。第一句那么不要脸的小念头,文人听了都觉得羞羞。第二句如此露骨的大白话,秀才听了会吓得怕怕,所以"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百无一用是书生",知识分子们,也就这点儿出息。

  曹丕说:"文人相轻,自古而然",知识分子气量小是出了名的。谦让推举更相称美者少,嫉贤妒能反向贼害者多。庞涓忌孙膑之才,膑其足而黥其面;李斯畏韩非之能,系之狱而药杀之。昔孙庞同学于鬼谷,韩李并游于荀卿,这可都是师兄弟啊,窝里斗的本事,真是无出其右。所以知识分子们,达不见得便能兼济天下,穷未必可以独善其身。

  实际上王伦这人还算不错,他虽无庞涓李斯之才,也没他们那么坏。林冲乍上梁山,晁盖初来聚义,他都置酒款待,以礼相迎,只想把他们拒之门外,并无残害之心。他的本意是守着八百里水泊,"关起门来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做个自了汉足矣。可是他蠢就蠢在这里。岂不闻"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梁山泊并非世外桃源,柴进能举荐林冲,未必不会再叫其他人来。况且石碣村近在咫尺,晁盖吴用,阮氏三雄早窥视久矣。王伦之才既不足以拒敌,量又不能够容人,即使不被官军剿灭,也必被强梁所夺。鲁智深投二龙山入伙,邓龙闭关不纳,结果还不是死得很难看。所以梁山易主,是迟早的事。

  林冲来投时,正是穷途末路,已非东京那个隐忍的教头。山神庙前,一杆花枪杀死三贼,解腕尖刀,剖肝沥血,就像猛兽一旦见了血腥,开了杀戒,随时都可能发作。王伦如果有点胸襟见地,就应该让林冲做个二把手,既救了林冲的急难,又不负柴进的人情,林冲必会感恩戴德,为他出力。可他倒好,增仇添恨,雪上加霜,把人往绝路上逼。书上说: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浆。你给林冲一匕首,林冲还不扎你一投枪啊?亏他还是个读书人呢,知识都学到哪儿去了?

  晁盖上山之时,文有智多星吴用,武有三阮和刘唐,再加上个会特异功能的牛鼻子老道公孙胜,这是带着整套班子来的节奏。他们劫掠生辰纲,杀死缉捕官兵,犯下弥天大罪,已无路可退,其锋诚不可犯。所谓"唐虞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王伦若是读书明理,就应该审时度势,以古例今,模仿三国陶谦三让徐州的典故,主动让贤,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你看桃花山周通打不过李忠,就拜他做了老大。少华山朱武本领不及史进,便让他做了寨主。王伦要是有这个气度,何至于落得那个下场呢,真是没用。

  别说王伦,吴用一样没用。梁山招安,破了大辽,却无封赏,众将尽有反意。水军头领李俊三阮,张横张顺,欲撇开宋江,推吴用为头,反上梁山。吴用一听,吓得冷汗淋漓,说:"宋公明哥哥不肯,我如何敢自作主张。"可见文人在关键时候,根本靠不住。

  知识分子穷则发愤,舒则苟安,学识越高,顾虑就越多。一没有公卿礼贤下士的肚量,二没有流氓豁达豪爽的气魄,"修身齐家",一个修身就把他们限制得死死的,骨子里缺乏冒险精神,就像王伦,连强盗都做不成,哪里配当老大?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