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做过什么事?为什么让司马懿如此忌惮呢?
煮酒论三国、上回说到曹爽在高平陵事件后被司马懿诛灭三族,司马懿也利用这次政变,消除了由曹爽领导的曹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曹氏宗室力量日渐薄弱,司马氏得以完全掌握了权力,控制了曹魏朝政。
曹爽虽然算不上是一个好领导、但俗话说的好,曹操再奸,都有知心朋友,刘备再好,都有死对头,孙权再温柔,两边都是仇,即使曹爽算不上一个好的领导,但也会有一二个支持者,曹爽被司马懿诛杀之后、就有一个站出来、替曹魏与曹爽讨伐司马懿,最终导致司马懿被吓死。
这个人就是王凌,他似乎未在《三国演义》里出现过的三国知名人物,甚至连名字都未被人所提到过。然而王凌在《三国志》这部中国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中却有专门的传留传于世。
王凌是叔父王允为汉朝司徒,就是用貂蝉离间吕布董卓的王司徒、王允诛杀董卓之后。董卓部将李傕、郭汜等为董卓报仇,在长安杀了王允的全家。王凌和哥哥王晨当时年龄尚小,翻城墙逃出,跑回太原。
王凌虽然全家被杀,但因为在老家并州(大致等同今山西省)还有一个名士群体,因此王家很快东山再起、并且与河内司马家的司马朗(司马懿大哥)、河东的贾逵等人结为好友、曹操巡察时候,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委以骁骑将军主薄之职。
曹丕即位,王凌的军事才能开始展现出来、洞口之战,跟从张辽击败吴将吕范,加建武将军,封宜城亭侯。石亭之战,跟从曹休征伐东吴,王凌力挽狂澜,曹休才捡了一条命。
因此魏明帝曹睿死后,曹爽为大将军,执掌朝政大权,为了拉拢王凌,任命他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军事。如此一来,曹魏东南边境的防御大权相当于落到王凌手中,朝野瞩目。高平陵事件后,司马懿诛杀曹爽后,王凌已对司马懿的不臣之心感到不满、作为王允的侄儿,当年目睹到叔叔王允只用一个美人计,一招一女二嫁的伎俩就搞得一代权臣董卓及一朝名将吕布两父子离心离德,面和人不和,最终父子相残,惨绝人寰。这时候当看一花甲的仕途,对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之事,早已司空见惯,因此表面上对归顺司马懿、私下积极与兖州刺史令狐愚谋划力量准备推翻司马懿,老谋深算的司马懿都被王凌成功骗过去,对王凌积极拢络,提升他为太尉,位居三公之首。
但是,当令狐愚病死后、令狐愚的幕僚杨康,向司徒高柔举报揭发王凌和令狐愚的谋反计划。当司马懿知道这件时候,司马懿得知后,表面上很镇定,因此王凌位列三公,没有具体证据,一时难以下手,因此,暗中做布局,派亲信出任兖州刺史,以收集王凌反叛的证据,当然王凌对杨康告密之事毫无所知。
嘉平三年(251年)元月,吴国孙权怕自己死后魏军长驱直入,封锁涂水。王凌终于等到机会,王凌请中央发下统兵的“虎符”以教训吴国为名,希望调动扬州大军发动政变,但这王凌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人告诉司马懿,因此司马懿当然不会同意。王凌无奈,派心腹杨弘说服新任兖州刺史黄华相约共同举事。但黄华是是司马懿派出的亲信,他说服王凌的心腹杨弘、两个人联名上奏司马懿,告知王凌即将叛变。
司马懿计划成功后、于是亲率中军讨伐,但为了稳住对方,便施展伎俩,先下赦书赦免王凌之罪,写信安慰他,但暗中却急速行军。不久大军突至淮南首府寿春,
王凌发现情况不妙,拿不到虎符的话,本部兵马根本不能和司马懿大军抗衡,自己毫无胜算。为避免寿春百姓遭受战火,亲亲自前往武丘,在司马懿大船前面缚投降,司马懿先是保证不追究王凌,后又食言,逼死王凌。
其实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大将军曹爽被族诛,以至曹魏的宗亲集团和开国元勋之后损失殆尽。司马家族在曹魏帝国的势力到了只手遮天的地步。此时有资本对抗司马家族,就只剩下太尉并假节钺的王凌。王凌一时成为忠心曹魏的士族将领的救命草和独霸朝纲的司马家族的眼中钉。王凌虽对魏国、对曹爽集团都谈不上多深的感情,但对司马懿独霸朝纲很不服气。最终也导致八十岁的王凌自杀,不过晚年最后的一个对手,饮药自尽、司马懿还是很不满足的,把王凌暴尸三日,参与政变者均诛杀三族。楚王曹彪被迫自杀,其亲属都远放平原郡,曹魏后期“淮南三叛”的第一叛就这么落幕了。
当然最戏剧的一幕是,王凌死的这一年六月,司马懿他总是反复做一个噩梦,梦见王凌与贾逵变成恶鬼前来索命,终于在两个月后,七十三岁的司马懿撒手人寰,走完自己阴险罪恶的一生。鬼神之说,固然荒诞不可信,但司马懿临终前,之所以做此噩梦,必然是现实心理的折射,俗语说的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肯定与真实的经历和心路历程有关。因为他在王凌一事,或许做的有点太不仗义,加上王凌一死不久,他就恶病缠身,出于心虚,很可能在心理暗示下,梦见王凌与贾逵索命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