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霸图二如何创造?“飞鸟尽、良弓藏”封建王朝不变的定律!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王朝霸图二如何创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其中封建王朝就占据五分之二。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天下至公元1911年宣统帝宣布退位。封建王朝前后历经两千多年,在这两年余年的封建王朝中,曾诞生过数十个封建王朝。

  对于这些王朝种,总体来讲有一个共同的共性,历朝历代的封建开国君主,在建立王朝之前,他基本都可以做到礼贤下士,无论对于追随自己的文臣还是武将,都可以奉为上宾。有的君主可以甚至抛下自己的尊严,也要谋取有志之士。典型的: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之前,为了笼络刘伯温,可以放下自己义军大帅首领的尊严,如“三顾茅庐”一样,把刘伯温收到帐下,而在朱元璋未建立帝业之前,把刘伯温奉为“第一谋士”,也正是刘伯温为朱元璋出谋划策,为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立下不朽的丰功伟绩。以此才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

  这些历代封建帝王在开国后,针对曾经的开国功臣,不是夺取兵权,就是针对开国功臣,进行不容于世。

  如:《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种见书,称病不朝。人或谗种且作乱,越王乃赐种剑曰: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种遂自杀。

  《淮阴侯列传》:“果若人言,‘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这两则事故就是后世传为流传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年,在报仇血耻后,把辅佐自己的种给赐死;另外一个则是被誉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在刘邦建立西汉后,被吕后诱杀于长乐宫钟室。

  纵观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在建立王图霸业前后差别非常巨大,追随自己的开国功臣,遇到善良的君主,尚可解除兵权,得以颐养天年,遇到杀伐果断的君主,多数开国功臣,最终结果就是容不下功臣。

  下面,我就被大家具体阐述下为何帝王打江山之前为何可以礼贤下士,建立王朝后却天壤之别?

  封建王朝君主开国之前

  一、勇者无惧,霸者无双,智者无虑,仁者无敌。

  子曰:“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翻译成现在汉语意思就是:勇敢的人没有惧怕的,霸气的人举世无双,智慧的人没有担心的,仁爱的没有与之为敌的 。

  早在春秋和战国百家争鸣的时候,诸子百家就对于君主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其中儒家主张:“有教无类”,儒家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才是国家安定富强的必经之路。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道家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法家主张:“依法治国”,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其中法家学术主张并得以实践的代表人物,商鞅变法,使得秦国成为战国中后期迅速崛起的霸主,并且使秦国最终一统天下。

  自从秦始皇一统天下后,确立中央集团的封建化体制,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汉武帝执政时期,采取董仲舒的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确立儒家学术作为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主张: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摘自于《孟子·离娄上》。

  其意思是:封建王朝君主要想取得最高统治权、获得整个天下王图霸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首先获得天下的民心。要想获得民心,首先尊重民众的需求,给予民众所需要的,反对的不要给予。

  因此讲,历代封建王朝的开国君主,要想成就王图霸业,首先要赢得是天下的民心。实行“仁政”,方可获取天下的民心。

  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历代封建王朝的开国君主,在拓土开疆,建立新的王朝之前,往往历经的是十几载或者数十年乃至两代至三代的后继者,方可建立一个新的王朝。

  当然在秦朝建立之前,周灭商,前后历经周文王、周武王,历经百年,方可建立周朝八百年的江山。

  秦朝在建立之前,从公元前336年,商鞅变法开始,秦国历经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和秦始皇七代人,前后历经一百多年征战,方可建立秦朝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因而讲,一个王朝建立,前后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支持,其中人力是最根本的。

  一个首领想要成就开创自己的盛世王朝,必须有充足的武将和谋臣的支持,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无论文臣还是武将,这都是一个首领在创业的过程中,最急需的东西,不然怎么会有历史上“三顾茅庐”、“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

  因此讲,一个封建王朝开创,其首领必须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因而讲,凡是有作为的封建王朝开国君主,在创业的过程中,必然熟知人才的重要性,这才有的封建王朝开过国君主“礼贤下士”。

  封建王朝君主开国之后

  三、彰显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力。

  汉高祖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

  自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开始,秦始皇希望秦朝的江山,可以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同时秦始皇规定:“朕”乃皇帝专用,传国玉玺作为皇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再次强调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皇权独尊的地位。

  因而讲,当一个创业的首领,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后,开创一个新的封建王朝,为了彰显自己皇权独尊的地位,因而封建王朝的君主,在开国后,对待曾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有功之臣,一方面进行高官厚禄的封赏,同时另外一方面,又对外这些有功之臣进行严格的等级划分。

  尤其是开国皇帝,要确保自己皇权独尊的局面,必然对这些有功之臣进行有效的等级划分。以此区别皇权和臣子的地位区别。

  四、巩固皇权,确保封建王朝的统治。

  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君主,都深知创业的艰辛,因此在建立封建王朝后,当天下一统,四海归一时侯,开国君主为了江山永固,同时为后继之君创造一个稳定有利的局面,开国之君在开国后,或者驾崩之前,对待曾经的有功之臣,一方面进行震慑或者多其权力,另外一方面,可能就是不容于世。

  这样的案例在封建开国君主中,数不胜数,如:汉高祖刘邦在建立大汉王朝后,为了确保“刘姓”江山的社稷永固。在西汉开国后,刘邦就开始忙着征战,铲除其他异性王,一直到刘邦驾崩前,刘邦相继灭掉张耳、彭越、英布、臧荼、韩信、韩王信、卢绾等七位异姓王。而后刘邦大肆分封刘姓子嗣为王,镇守西汉各地。同时刘邦规定“非刘姓者为王,人人得以诛之”。

  赵匡胤建立大宋王朝后,为了巩固江山,出现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

  朱元璋在建立大明朝后,在朱元璋执政的中后期,为了确保朱家的江山永固,朱元璋学习西汉的制度,在全国各地分封自己的数十个儿子为王,以此巩固大明王朝,同时朱元璋对待大明朝的开国功臣,相比较刘邦,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总结:

  纵观封建王朝的历代开国君主,在创业的过程中,深知想要取得王图霸业最基本的是先获取天才百姓的支持,而后需要文臣武将人才的支持,因而历代的封建开国君主,在创业过程中,对待追随自己的人员,力求礼贤下士,赢得天下百姓的民心。

  在开国后,历代封建开国君主,为了彰显皇权独尊和确保江山永固,自然在其开国后,有着天壤之别。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