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真的是朋党之争吗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什么。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曾经有过几场重大的改革变法。在北宋,最为出名的变革莫过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深感痛心,决定锐意进取,破旧立新。可以说王安石是幸运的,他的想法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宋神宗的肯定。宋神宗即位时才二十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他迫切地想扭转北宋政治和经济上的倾颓之势,王安石的想法跟他不谋而合,所以在熙宁初年,他非常赏识王安石。但是王安石也不是不幸的,他虽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实际上皇帝却是在新法与旧法中来回摇摆,并没有坚定地站在王安石一方。正因如此,宋神宗去世以后,王安石变法就无疾而终了。
那么宋神宗为何会在两个党派之间举棋不定,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否又是因为朋党之争呢?要解决这几个问题,必须得先分析宋神宗对变法派和守旧派的态度。
毫无疑问,宋神宗是赞成变法的,从他在位十七年自始至终地实行新政便可以看出来。作为变法派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两次罢相,朝中官员以为政局会因为王安石的离职而有所变化,没想到宋神宗直接下了诏令,坚持新法改革。
郑侠是一个激进的保守派,他手绘逃荒的流民图,上疏皇帝改革的种种弊端,导致王安石第一次罢相。后来又作了《正直君子邪曲小人事业图》,暗示改革派是小人,神宗不悦,将郑侠流放到英州。到了熙宁十年,朝廷中有人请求皇帝对郑侠降恩赦罪,神宗则认为郑侠此人大逆不道,不能原谅,并且还处罚了为郑侠事件奔走的官员。由此可见,宋神宗对于改革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
尽管宋神宗赞成并大力促进改革的进行,然而他对新旧两派的党员态度都是有些微妙的。苏轼曾经责怪宰相曾公亮不能阻止朝廷变法,曾公亮无奈地表示,神宗对王安石信任有加,言听计从,这有什么办法呢?据其他的历史文献也可知,宋神宗与王安石关系很是亲密,宋神宗称呼王安石为"师臣",对于这位变法派的领导者,宋神宗非常信任与依赖。
宋神宗之所以如此看重王安石,其一是由于王安石实在是有才干,而且忠心耿耿。其二是宋神宗本身有着励精图治的伟大宏图,他想借助王安石变法改变北宋内忧外患的现状。但是,随着变法的全面展开,朝廷上新旧两派争论不断,一些变法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社会矛盾愈发尖锐。王安石固执己见,完全听不进去其他人的意见,神宗也开始怀疑变法的做法是否正确。王安石慢慢失去了神宗的信任,罢相后八年都没被皇帝复召,恩宠不再。
神宗对王安石的态度变化是有先兆的,他虽任用王安石作为参知政事,但同时也选拔保守派冯京、文彦博等人进入两府,这显然是想利用保守派的势力来牵制王安石。王安石屡次请求罢相,也不完全是因为保守派过于强大的原因,而是他认为皇帝不再信任他。除了新旧两党的官员,神宗还喜欢让一些小人物作为自己的耳目,而探听朝廷内外的事情。这些人官位不高,却仗着皇帝撑腰可以随意弹劾他人,甚至擅改枢密院的奏折。王安石为此曾请求皇帝不要再用这些人,神宗却没有同意。通过这件小事,王安石终于发现神宗对变法派有所动摇,态度不明,变法之事恐怕不能成功,于是心灰意冷地离开了。后来,王安石再度入相,神宗已然对他冷淡至极,王安石所提的意见,皇帝听从的还不到一半。以前的股肱之臣竟然沦落至此,王安石无法,只得再次走人。
变法派的中心人物已经被神宗冷待了,其他人更是得不到皇帝的青睐。对于那些积极进行改革的官员,神宗有时候甚至还批评他们。朝中保守派弹劾变法之事,神宗也公然袒护。由此可见,神宗实行新法,却并未重用变法派的成员,只是利用他们来做些皮毛小事。
与此同时,宋神宗对于保守派的态度可就有点意思了,他并不认同只说不做的行为,也不欣赏大谈道德而在政治上却毫无建树的保守派人士。神宗曾经当面大骂司马光只知道追求虚名,又痛斥韩维不知道侍奉君主的道义,还指责刘放在其位不谋其事,将其贬谪。可是,宋神宗对待保守派的言行,并不是一贯如此,对于元老级的保守派人物,宋神宗甚至敬重有加。
宋神宗为了实现国富民强的理想,所以坚持新法改革,可他所认为的社稷之臣,除了王安石,还有司马光、文彦博等保守派人员。神宗不喜旧党人士空说不做的政治风格,却仍然对其关照备至,并赐予殊荣。文彦博罢枢密使后,神宗下令封赏他的子孙,以表恩宠。司马光屡次反对新法,是神宗改革路上的一大绊脚石,神宗却始终对他抱有好感。如果其他保守派的元老大臣提出要求,神宗也会尽可能满足他们,并屡屡赏赐,以显皇恩浩荡。因为神宗对保守派大臣的看重,所以在推动新法的过程中,他同时任用了新、旧两党人士。神宗认为,新旧党派在政治立场上有所不同,但旧党官员也是忠心侍奉朝廷的,不可以将其废弃。
事实上,神宗只是暂时搁置一些对强烈反对新法的极端人员,只要保守派人士愿意,他们随时可以在朝廷中保持原来的地位,甚至节节上升。神宗的这种做法,也可看出他一直在提防新党人员,没有对他们完全信任,反而利用旧党牵制新党,以防新党在朝廷中一家独大。这种感觉做法也导致了朋党之争激烈,最终导致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