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为什么会被只有16岁的张皮绠所杀?
古时候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僧格林沁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晚清名将僧格林沁是蒙古科尔沁人,满蒙亲贵中杰出的将才。1855年,僧格林沁击败太平天国派出的北伐军,主将林凤祥,李开芳被押解京城,凌迟处死。僧格林沁因战功卓著晋封博多勒噶台亲王,人称僧王。
僧格林沁的死有着多重因素,最主要的原因是出于其自身急功近利,骄傲轻敌之故。
1860年9月,英法联军入侵,僧格林沁兵败八里桥,咸丰帝龙颜大怒,革除其王爵。不久,捻军肆虐山东,直隶等地,僧王被起复,率部南下剿捻。僧格林沁急于挽回失败颜面,一路穷追猛打,斩杀捻军首领张乐行于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涡阳)。
张乐行死后,侄儿张宗禹继续率领捻军,在皖北,河南一带对抗清军。捻军总结前期失败经验,决定易步为骑,组建骑兵部队,采用流动作战的方式,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待清军大队赶到时早已逃之夭夭。捻军行踪飘忽不定,令清军防不胜防。僧格林沁统领蒙古马队往往只能跟在屁股后面疯狂追赶,却徒劳无功。
1864年7月,曾国藩率领的湘军攻陷天京,持续长达14年的太平天国运动落下帷幕。清廷的目光聚焦到剿平捻匪上头,朝中不时传出让曾国藩率部平捻的声音。僧格林沁一向轻视汉人,又极重颜面,于是加紧了对捻军的追击。僧王以身作则,轻骑追敌,时常一昼夜间追击一二百里。宿营时衣不解带,席地而寝,稍稍进食假寐便再度上马疾驰,随行的只有数千蒙古马队,把数万步兵远远的抛在后面。
捻军被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张宗禹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召集诸将在山东曹州高楼寨设下埋伏,专等僧王领着蒙古马队钻进伏击圈。僧王不知有诈,战败后退入一座空堡,被捻军重重围困。马队以轻便灵活为要素,军粮本就带得不多,根本不能长期坚守,见此情势顿时军心大乱,纷纷请求突围。僧王与众将当晚趁夜突围,自然免不了一场恶战。捻军趁机发起进攻,双方混战在一起,杀得人仰马翻。
乱军之中,僧王与大队失散,又被一条飞来长矛刺中左肩,顺势跌下马来,坐骑受惊后逃得无影无踪。他扔掉了象征着尊贵身份的红顶官帽和官服,步行逃至吴家店的一处麦田中,在麦垅之间穿行,想要趁乱脱身。
一名眼尖的捻军娃娃兵发现了神色慌张,极度狼狈的僧王,从那双上好的官靴中断定此人一定是位大官。娃娃兵大喝一声:“妖头莫走!”冲上去举刀就砍。饿渴至极,身中数创的僧格林沁此时已无任何还手之力,眼睁睁地看着少年的大刀砍向自己的胸膛。1865年6月12日,曾经威风八面,屡立战功的僧王身受八创而死,时年55岁。
当时只有16岁,名叫张皮绠的娃娃兵熟练的割下了首级,返回大营去请赏。他这一刀不仅终结了晚清一位名将,而且在历史上流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皮绠由此立下大功,获得重赏。后来回到老家娶妻生子,开了一间粮坊成为一名生意人。1873年,山东巡抚丁宝桢派暗探将其捕获,奉旨押赴济南,惨遭凌迟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