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皇帝明明可以控制朝廷 万历对党争为什么从不过问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和万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万历皇帝的对群臣的驾驭能力,远不如他祖父嘉靖皇帝,一个是从小就接受帝师张居正精英培养的帝国接班人,另一个是从外地藩王孤身一人在朝堂上与内阁争大礼仪,嘉靖皇帝把权术运用的如火纯青是因为他心够狠,敢挺仗大臣,敢用严嵩替他作挡箭牌,所以在他眼皮底下党争什么的都不存在。

image.png

  万历皇帝从小就被“严父”张居正教育,他没经历任何困难和挫折,甚至连自己的性格都被严格的控制,不能逾越一个沉稳的性格,所以当张居正和申时行走了以后,他无法找到一个能让他信任的“严嵩”去驾驭群臣,也无法下狠心去挺仗言官,他选择消极逃避,甚至对政务彻底倦怠,但他无法摆脱皇帝的责任,所以他还必须维持帝国的基业,去掌握国家的钱袋子和军事。

  同时,他对金钱的贪婪和吝啬像极了他那个市侩商人的外祖父,也许如果他作为一个小地主还是勉强合格的,但作为帝国的皇帝,他失去了三十年,让帝国的根基出现撕裂,最严重的恐怕也不是财政税收,而是朝堂上的各路党争此起彼伏,进而愈演愈烈,后面的腥风血雨才刚刚开始。

image.png

  万历就是严重怠政,而且就是故意的。不让太子出阁讲学,还故意拖延、阻挠;故意使得朝廷缺额大量官员,影响朝廷行政效率,对该办的政务也不上心,导致朝廷一堆事情没法执行。但他对“搞钱”和“军务”还是很上心的,在军事战略上也很有些眼光,比其孙辈朱由检强多了。

  如果你觉得万历“太消极”、“太坏了”,那只能说万历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他并没有对这个国家负多少责,自私自利的问题,比其祖嘉靖皇帝还要严重很多,他对国事、党争、子孙后代都持消极态度,没有一丝进取的心思,只有到了实在不得不应对一下的时候,他才舍得动一下尊贵的身子。

image.png

  万历后期内阁的那波人和他老爹穆宗时期内阁的那波人,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穆宗时期的内阁是嘉靖朝留下的全明星阵容,都是最强王者段位的,差点的张居正,好歹也是宗师级的。而到了他自己的时代,张居正一死,就剩申时行一个钻石级别的,带万历一个白金。王锡爵也可以,但是差点意思。之后的那批人,段位全是青铜局的。

  万历怠政期间,各部门只是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转,很多事情都无法办理。最简单的例子,万历帝不批准发内帑,户部哪来的银子打仗呢?万历帝不批准兵器制造维修,下面的人也无法自己去办(募兵和任命指挥官等等也是如此,只不过这些事情万历还比较有兴趣去安排和批准)。

image.png

  明朝的制度如此,皇帝兼任宰相,什么事情都需要批复,内阁也只能“参与决策”,所以万历帝如果采取怠工措施,整个政府在很多事情上就只能处于瘫痪状态,或者说只能按“惯例”维持最低限度的运转,一遇到突发事件就不能够应对。至于出阁读书问题,如果不出阁就只能由太监教你念书(实质上万历也是这么办的,就让太监教太子)。

  万历作为张居正的弟子,对于官吏群体和看人用人还是有很深的理解的,而且基本朝廷上下贪污腐败那些门道他也基本知道,但知道管不住也不想管,加上锦衣卫等特务机构的助力,可以说万历是相当了解自己的这个朝廷的,但他就是不愿意办事,以一种消极心态来当皇帝。

image.png

  幸福是比较出来的,万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就是一个昏君,不过有些活得长的人到了康熙年间,反而怀念起万历时期的美好。只能说这就是一个比烂的时代,万历反而成了这一段时期,最值得怀念的时期。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