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两税法后唐朝为什么还是没钱打仗?钱都去哪里了?

  推行两税法后唐朝为何还是没钱打仗?钱都去哪里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对于中国古时候史中的历代王朝来说,赋税制度关系到了一个王朝的兴衰荣辱。因为王朝的兴起需要国库的支撑,王朝的维持以及对外展现文治武功,同样也都需要赋税来进行维持,历史上的唐朝也是如此。既然提到了唐朝,那便不得不提及唐德宗年间推行于唐朝的两税法。因为,这个新的赋税制度,不仅对唐朝的历史产生了影响,对唐朝以后的王朝同样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上的两税法诞生于唐德宗建中元年,即公元780年。这个新的征税模式的方法,对于中国税收史来说无疑是一个分水岭一般的存在。因为,两税法推行前的历朝历代,赋税的征收方式采取的是以人丁来征税。而在两税法推行之后,征税方式瞬间就转变为了“唯以资产为宗,不以身为本”。以至于,在推行两税法不久后
,唐朝的财政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这对于延缓唐王朝的败亡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根据史料的记载,在推行两税法后的头三年时间里,唐朝的赋税收入就激增到了1000多万贯,极大地缓解了唐王朝的财政压力。可如果我们将两税法的推行同中晚唐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却会发现,两税法似乎也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在关键时候唐朝依然没有钱打仗。如宪宗、穆宗年间无法对河朔用兵,便是因为缺少赋税支撑的原因,而在宪宗、穆宗之后这样的情况则更为严重。可以说,唐朝最终的崩溃同自身财政的崩溃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推行两税法后赋税增加的唐朝,为何总没钱打仗?

  首先,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两税法推行后唐朝的财政确实是有了极大的改观。但在财政改观之后没多久,因推行两税法而积累的财富便又全部被唐王朝花了出去,而这些赋税中的相当大的一部分都是用来做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养兵。根据史料以及后世学者,对中晚唐财政的研究,中晚唐时期唐朝大部分的赋税都成为了藩镇之军与禁军神策军的军费支出。

  先说藩镇,当时在“安史之乱”后,唐朝为了能够改变一直以来“内重外轻”的局面,于是在中原与边疆地区同时设立大量的节度使藩镇。这些藩镇近乎各个都维持有数万甚至达十万左右的兵力,而这些军力的军事开支则同样由唐王朝负责。根据学者的研究查明,中晚唐时期一个藩镇士兵的军费为二十四贯铜钱左右,而兵力达十万人的话就意味着一年需要二百四十万贯铜钱的税收作为支撑,并且如果遇到战事的话,唐王朝还需另外增加军事开支。

  这中间的中原藩镇,凭借着中原地区相对富庶的经济发展水平,尚能使唐王朝少些军事开支,但有些地方则需要唐王朝每年斥重金打造。如西部地区以朔方军为首的边疆藩镇,自身所驻扎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自然也就需要唐王朝每年进行军费与粮草上的支持。以边疆地区的泾原镇为例,史载“其军资仰给度支”而当时,唐朝主要的赋税地则是江淮地区。这样的情况下,便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当唐王朝从江淮收取赋税后,旋即便又将收入拨给各镇当军费,这样的情况下,唐朝自然无法会在必要时候没钱打仗。

  除了拨给藩镇军费外,唐朝皇帝自身还握有禁军神策军这样的重兵。并且,不同于藩镇之兵,唐朝神策军的装备以及衣物全部都是最精良的,而神策军士兵的收入也是普通藩镇之兵的三倍。其中,神策军最鼎盛的时期,人数达到了将近二十万人之巨,这自然而然又加重了唐王朝的负担。并且,赏赐神策军也成为了一种日常,大凡新皇帝登基或者其他重要事情,唐朝皇帝都会大力赏赐神策军。军费开支居高不下的情况,最终使得由两税法积累起来的国库变得国库捉襟见肘。而除了巨额的军事开支外,晚唐朝政的萎靡,以及吏治的衰败,可以说都是唐朝在打仗这种关键时候没钱没粮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两税法的推行,可以说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历史瞬间。而两税法的成效也是立竿见影,但因两税法富起来的唐朝,旋即又陷入了巨额军事开支的困局。可见,中晚唐时期唐王朝的衰败,早已经到了积重难返的地步。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