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恩令是个成功的例子,朱允炆为什么不采用推恩令 呢?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孙,在朱标去世后就被立为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后,力行削藩政策结果引发了“靖难之役”,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幌子,起兵南下,经过四年打进了南京,取代了建文帝,自己做了皇帝。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很多人不是太明白,明朝已经是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了,从历史上看削藩可不止建文帝做过,比如在汉朝也有,汉武帝也采取了削藩,取得了成功。
虽然有失败者,但汉武帝的推恩令成功了,那么既然有成功的例子,建文帝为何不学习,反而由着自己性子来,结果丢了江山。
其实当时也有人建议采取推恩令,但对于建文帝来说,根本等不起。
那么什么是推恩令呢?
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的,内容很简单,主要是将以前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其他儿子。这么一来,封国会越来越小,对朝廷的威胁也越来越低。
这个办法倒是非常温和,不过这个方法也有问题,持续时间太长,说白了,就是必须等到诸侯王死了,才能进行一次。
可是朱允炆显然是不能接受这种方式的。朱允炆是以皇太孙的身份登基为帝的,对于他而言,治理国家远远没有稳定自己政权有急迫性。
毕竟自己的这些叔叔都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北方的那几个,燕王朱棣、宁王朱权等人,手里是有兵的,威胁也是很大的。朱棣也是在朱标死后呼声很大的接班人。
可是这些叔叔们年纪也不是大到不行,他们也都很年轻,说不定等不到他们死就会造反了。因此藩王问题一日不除,那么朱允炆的心里一天不能安稳,所以让他选择这么一个等待的方式不可能。再说即使要等,万一到时候这些藩王不听话也还是走上对抗道路。
当然了,还有一个更加关键的地方。明朝的分封制度和西汉还是有着巨大区别的。西汉时期的封国犹如一个独立国家,封国面积有大有小,因此采取推恩令完全可以达到瓦解的目的。但是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
这就是为何明朝有这么多的藩王,但没有一个诸侯国。所以怎么搞推恩令呢?也没有地盘可以分啊,顶多是由嫡长子继承爵位罢了。
再说了,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是在文景两帝的基础上,尤其是汉景帝七国之乱后,诸侯王的实力已经被削弱的差不多了,可以说到了汉武帝时代已经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也是建文帝时期不具备的条件。
所以不是建文帝不学习,而是学不来,也等不起。毕竟双方的制度差距还是有的,各自的客观环境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