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背图问世一直被禁 为什么到了他的时代确实一个特殊的情况呢
还不知道:推背图问世一直被禁的网友们,
960年的时候,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可以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祚三百一十九年。
北宋开国未久,赵光义就继承了兄弟的皇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是个颇有能力的皇帝,不但,收拾了哥哥留下的烂摊子,进一步完成了北宋的统一大业。他还励精图治,在民间推行各种实惠的政策,使开宝年间的北宋呈现出了一幅盛世光景。
然而,就在赵光义勤勉于政务、苦心经营国家之际,民间突然传出一种谣言,老百姓口耳相传,都说:唐朝有个叫李淳风的人写了本奇书,书名为《推背图》,这本书玄之又玄,书中记载的文字都是对后世的预言。
《推背图》唐代道士李淳风和袁天罡共同所著,共有六十幅图像,每一幅图像下面附有谶语和“颂曰”律诗一首,预言了从唐朝以后发生在世界历史上的主要事件。但是,至于预言这些历史的真实性,后世还有待于磋商,对于这一点,我们暂且不谈。
三人成虎,谣言不断传播,不论看没看过这本书的人都坚信《推背图》中的预测非常精准。民间有些怪谈,本来无可厚非,但是,偏偏有人说《推背图》里预言,大宋在赵光义这一代就得玩完。这本是毫无根据的歪谈,可能捏造这个谣言的人连《推背图》都没看过,荒诞的离谱。
然而,就是这样一句胡说,充分展现了谣言的力量。一句“大宋要完”就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就连开封的老百姓都开始窃窃私语,还有人提前做好了躲避战祸的准备。开封府尹见势不妙,连忙将这个消息汇报给赵光义。
这种谣言本来就是皇帝的大忌,赵光义听后感觉浑身不舒服,立即昭告天下,告诉老百姓:朝廷已经把妖言惑众的《推背图》列为禁书,谁要是敢收藏这本书,或是乱讲书中内容,轻者抄家,重者斩首示众!与此同时,赵光义警告了那群捏造谣言的家伙,表示要严惩造谣者。
对于一个皇帝来讲,将谣言掐死在襁褓中本无可厚非。然而,赵光义要禁的《推背图》在民间已流传了数百年,这本书的普及度就像是现在的《十万个为什么》一样,所以,根本就没办法将其查抄干净,执法部门执行起来颇为困难。
某日,一个大臣向赵光义谏言道:“皇上,您宣布查抄《推背图》已有一段时日,我们的查抄工作不断开展,但是,这本书却在民间根深蒂固,根本没办法查干净。臣觉得查抄一法不可行,还得另寻良策。”
赵光义仔细思考了一番,突然一拍脑门说道:“早年有大禹治水,告诉了我们堵不如疏的道理,疏通河道的办法效果不错。如今,《推背图》恰如大水,我们不妨学学古人的法子,不需严加禁止,我们可以重新出版一套,将舆论导向正道。”
就这样,赵光义命人重新修撰《推背图》,将里面“不合时宜”的内容大刀阔斧地删减,随后,又加入了一些宛若鸡肋的内容,如:大宋王朝常兴千年云云,重新印制投入市场,让老百姓们随意购买。
在新版《推背图》发行之际,宋太宗还昭告天下说:“你们以前买的《推背图》都是其他人乱改的盗版,其中,有很多内容都是假的,而官方批量印制的《推背图》才是正版,希望大家支持。”就这样,老百姓纷纷抢购新版《推背图》。
当他们买回家之后发现,果然“正版”与“盗版”存在较大不同,但是,内容上却索然无味,不值得研读。就这样,老百姓们就不再关注《推背图》了。
赵光义在这场《推背图》事件中运用了欲擒故纵、堵不如疏的妙计,让那些“宋亡于太宗”的谣言不攻自破,舆论归于平静,老百姓们也不再好奇这些流言。这里,我们不妨再来说说,《推背图》真的是准得离谱的预言神作吗?
笔者认为:《推背图》就是一部普通的道学作品,对未来并无借鉴意义。
首先,推背图中记载的“一男托日月”之说,完全是借鉴了上古时代的彝族传说,也就是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毕竟,李淳风在写《推背图》时,道家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造物主”,所以,便本着“拿来主义”借用了这一神话。
而被人越传越神的“十八鲤鱼”和“三百年来少一纪”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就是对整个大唐王朝近三百年统治史的概括。说到这,可能有朋友会问了,李淳风不是唐朝人吗?既然他能准确地预言王朝之兴衰,为何说《推背图》是假的呢?
很遗憾的是,现存的《推背图》中有不少后人伪造的假货,所以,书里的卦象根本没有借鉴意义。《推背图》原本早已在流传过程中遗失了,《推背图》流传后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不断丢失又有人不断填充的篡改史。
退一万步讲,如果《推背图》真的那么精准,那么,又怎会是赵光义欲擒故纵就能糊弄过去的?
参考资料:
【《宋史》、《推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