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惨败,明军到底战死了多少人?
中国古时候战争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战争双方都喜欢夸大自身的人数,这种现象出现在战国时期,在战国之后屡见不鲜,我们以明朝为例,明成祖初年征讨越南时号称80万大兵,而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越南似乎也喜欢玩这手,越南人声称自己的迎战兵力达到了700万人,明英宗朱祁镇亲征蒙古时号称率领大兵50万.......实际上这种数据毫无意义,而且一旦战败的话,之后记录战事的史官可不会管你究竟派了多少人,往往是吹多少人就写多少人,所以一些战败的记录看起来很丢人,所以我们今天就看到了一条大明朝的黑料――明朝50万精锐大军在土木堡被两万瓦剌骑兵全歼,明英宗朱祁镇成为俘虏。感兴趣的网友们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其实如果仔细想一想,如果明朝军队真的在土木堡被歼灭了五十万人,那也先太师恐怕就真的能灭亡明朝了,而且如果明朝真的派出50万大军大战瓦剌,那又得派出多少的后勤夫役呢?又得消耗多少粮食呢?更不用说此时明朝的南方也并不安定。
实际上,正统十四年的这次瓦剌入侵距离明英宗朱祁镇决定亲征不过几天的时间,根本不可能动员50万的军队,他所能直接动员的也只能是京师三大营的部队,明朝的京营部队始建于朱元璋时期,总共四十八个卫,二十万八千七百余人,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增至七十二个卫,但总数估计也不会超过三十万人,到了明英宗时期士兵的数量也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土木堡战役之后,北京的情况是"时京师戒严羸马疲卒不满十万人心恟恟群臣聚哭于朝议战守有欲南迁者"北京留守的明朝军队应该在十万人左右,而且大部分都是老弱。所以明英宗朱祁镇亲征所带领的部队最多不超过二十万人,如果再加上协同作战的边军,明军参战总兵力应该在25万人以上。
那么此战明军究竟损失了多少人呢?《明史·英宗本纪》对土木堡的战况也不过就是一句"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这种虚数不过是史官的套话而已,根本不具有参考价值。而如果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注意到一点,土木堡战场并不是此战唯一的战场,此战共分为四场战役,第一场战役爆发于阳和(在今天山西阳高县一带)明军将领西宁侯宋瑛(总兵,总督大同军务)、武进伯朱冕(左参将)二人战败阵亡,监军太监郭敬,都督石亨逃回所部明军全军覆灭,这里损失的兵力数字并未被记入史册,而由于朱瑛是大同的军事长官,而大同镇绵延数百公里,共驻扎兵力十三万人,按常理推断此战明军兵力应小于此数字的四分之一,也就是两万上下。此战结束时,朱祁镇尚未出征。
第二场战役是瓦剌军队袭击明朝大军的后方,断后的恭顺侯吴克忠、都督吴克勤战死,此战依旧没有说明双方参战的人数,此战是瓦剌人对于明军后队的袭击,规模相对于阳和之战应当较小,但是《明史》记载断后明军"死伤略尽"所以说明军此战估计应当损失数千人,不会超过一万。损失最大的应当是第三场战役,成国公朱勇、永顺伯薛绶二人的四万多骑兵在鹞儿岭遭到了瓦剌军队的伏击,四万多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全部消灭,朱勇薛绶二人战死,这一场仗也表明瓦剌军队绝对不止两万人,最少六万人,否则是无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消灭四万明军的。
最后一场战役就是发生在土木堡的这一场,说实话这一场"战役"根本就不能被称为战役了,而是一边倒的屠杀,被胡乱行军弄得毫无士气的明朝大军在土木堡驻扎下来,而周围的水源都被瓦剌军队占据,几日后,疲劳的明军终于在瓦剌军队突然发起的总攻中彻底被击溃,不管是士兵还是官员都在逃命,没有人去想着抵抗,最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等五十多名大臣战死,兵器马匹粮草损失惨重。
在这场悲剧中,明军损失了多少人呢?其实到达土木堡的时候,跟在明英宗身边的军队早就不是20万人了,在鹞儿岭阵亡四万人,吴克勤阵亡时又有损失,此时总数应当低于15万人,当瓦剌骑兵冲破明军阵地并且俘获朱祁镇的时候,大部分的明军士兵实际上是一哄而散,而瓦剌军队又忙于争抢明军丢弃的盔甲武器以及财物,所以说被杀者总数应当不会太多,死里逃生的大臣李贤后来说明军20万大军,受伤者过半,死者大约三分之一。结合土木堡之战明军的实际人数,最后被杀者应该在4万到5万之间。
综合来说,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之中,明军总共损失军队近十万人(包括阳和之战中损失的军队)50余名大臣战死,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大明王朝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惨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