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都是重文轻武 明宋两支军队感觉为什么完全不同
对宋朝和明朝军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沉浮史,期间历经岁月的沧桑巨变,及多个朝代的更迭和兴亡,每一个朝代都有各自不同的治国之道和用人风格。很多时候前朝人“重武”,后一朝代则“重文”,尤其是在宋代以前,武功盛行,但现实是文武都缺一不可,曾经的宋朝就是典型的因为吃了“重文轻武”的亏,进而也间接导致了宋朝的快速衰落和灭亡。但其实在中国的历朝历代,重文轻武的国家还都不在少数,除了宋朝以外,明朝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但同样都是重文轻武。为何后人的感觉总是明朝军队很强,而宋朝军队却很羸弱呢?
曾经的宋太祖赵匡胤正是通过发动兵变,凭借武力夺取了皇位,建立起了新的大宋王朝,所以赵匡胤至此也一直惶恐不安,生怕有一天同样的兵变悲剧会在自己身上重演,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以防武将篡位,他开始极力的压制武将的发展,削弱兵权。与此同时,开始重用文官,使得后来的宋朝逐渐形成了文官多于武将,军事力量变得越发薄弱的局面。终于在外族入侵时,宋王朝没有足够强大的兵力来抵御外敌,节节溃败,迅速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宋太祖赵匡胤
而在军队制度的设立上,宋朝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文官地位太高,军队分权严重,甚至于军队的一些高位都要由文官来担任,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接受过军事训练的文官大多纸上谈兵,哪里能作出行之有效的排兵布阵之法以及对军事策略的调整,顶多提提自己的建议。且对于宋朝军队能够拥有最终决策权的人,
往往也是文官以及皇帝,但是他们大多过于软弱,只懂一味的求和,而不知武力取胜。比如曾经的辽国大军长驱直入时,文官担心的不是该如何部署军队上阵杀敌,而是考虑的该何时迁都南京的问题。
较之于宋朝,明朝在态度上明显要强硬很多,明朝的建立,也是依靠自己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但是因为有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前车之鉴,明朝本应该会更加的引以为戒。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重文轻武之风非但没有遭到杜绝,反倒越发盛行。但是在朱元璋在位期间,他还是比较重视武将的,毕竟他曾经亲自举兵北伐,最终摧毁了元朝的政权势力,使其土崩瓦解,所以对于朱元璋而言他深知武将和军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且明朝建立初期,还经常要面临着来自边境外族势力的入侵,也经常需要征兵讨伐,所以这一时期的明朝自然是对武将极为重视的,所以在对待外族入侵问题上,明朝选择面对面硬刚,宋朝则是先求和。
但是到了朱棣在位的时期,明朝国内国外的局势渐渐稳定下来,国力越发强盛,此时的明朝也很少有机会要对外征战,所以明朝的发展重心开始转移到国内的建设工作上来。而明朝重文轻武的表现也更多的是体现在制度上。很多明朝武将虽然明面上是官至一品,但往往没有过多的实权,其真正能掌握的权力,甚至都不如一个大学士。一品武官都尚且如此,还别提一些地方上的武官,其整个武官生涯也是相当悲惨了。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文官压制武官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甚至于发展演变到明朝后期,一个六品的武将见到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小官,都得要点头哈腰,卑躬屈膝。虽然文官内部也存在一点的争斗和矛盾,但凡是在能针对武将的问题上,他们的态度都保持着高度的统一。
朱棣
同样的“重文轻武”,但是宋朝和明朝两个不同的朝代,其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不同的君主统治,以及不同的军队制度,都使得两国在武将,在军队战斗力上有着不同的表现,甚至在对待边境问题的态度上的不同,于是也才使得后人有了明朝军队很强,但是宋朝军队很弱的这样一个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