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晚年最后六年生活如何 他过得到底有多凄凉

  对唐玄宗人生最后的6年有多凄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为什么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昔我玄宗明皇帝得姚元崇、宋璟,使之铺陈大法,以和人神,而又益之以张说、苏颋、嘉贞、九龄之徒,皆能始终弥缝,不失纪律。——元稹

  汉唐两朝是历史上国家声望最高、文治武功最为突出的两个朝代,唐朝盛世的巅峰当属唐玄宗李隆基当政前中期开创的开元盛世,当时的唐朝文化昌盛、兵强马壮、国威远播,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

  然而,这位年轻时具有雄才大略的帝王却在晚年时惨遭架空,不仅成为了空有虚名的太上皇还被儿媳折磨,晚景不可谓不凄凉。

  血腥政变登上皇位

  李隆基生于公元685年,是武则天和李治的亲孙子、唐睿宗李旦的三儿子,若是按照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度,他本没有继承大唐皇位的资格。

  然而,李隆基出生时恰逢唐朝政坛的多事之秋,先是奶奶武则天想要篡权专政,废掉李显将他的父亲李旦扶为唐睿宗,随后李隆基在四岁时被过继给李弘。

  不久之后李旦被废,还因为私下会见大臣一家老小都被幽禁在宫中,眼睁睁看着武则天登基成为女帝。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政局动荡的年代,嫡长子的身份不如文韬武略的真本事来得实在。

image.png

  唐朝皇帝李世民就是最好的证明,以你为有实力才能以次子身份成功发动政变,踩着嫡长子的尸体执掌皇权。当然,李隆基能躲过武则天的残酷清洗并有着后来的作为,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里面。

  李隆基八岁那年,他的生母窦德妃遭人诬陷被武则天秘密处死,父亲李旦本也遭到了诬告。当时,武则天对李家宗室的戒心很重,一旦坐实李隆基难免一死。

  面对酷吏来俊臣的威胁,李旦身边的舞乐艺人安金藏大喊道:“我要用我的心,证明皇嗣是不会造反的”,说罢他便拿起佩刀刺破自己的肚腹。

  武则天听说后很是感动,事后命人放了李旦一家,六年之后幼年丧母的李隆基逐渐长大,又在此时目睹了张柬之发动的神龙政变,看着武则天还政于李氏皇族。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李隆基心中便埋下了一颗政变夺权的种子,让曾祖父李世民做榜样,他很快确定了自己的夺权策略:在皇帝亲军万骑中发展势力,掌控具有关键性的军事力量。

  回到长安后,李隆基开始招揽人才,暗中积蓄力量。当时坐在皇帝宝座上的是中宗李显,此人无论是头脑还是气魄都不是当皇帝的料,政权慢慢跑到了韦后和安乐公主手中。

  可惜这对母女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一门心思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搞得一塌糊涂。韦后先是杀掉太子李重俊,接着扶兄长韦温上位,并毒杀了中宗李显。

  直到这时一直默默旁观的李隆基才先发制人,联手太平公主发动政变诛杀韦后一伙人,包括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在内的一众同谋者都没能幸免。

image.png

  在古代想当皇帝最重要的是有实力,其次便是掌握天下大义,如此才能够名正言顺。李隆基老爹李旦还活着,所以他并没有自己称帝,而是迫使李重茂让位给李旦。

  此时距离玄武门事变还不到百年,往事与教训历历在目,旁人自然能看出李隆基和李世民如出一辙的雄主气魄,李旦的大儿子李成器也不想当第二个李建成。

  因此在立太子时以“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为由坚决推辞,李旦顺水推舟立李隆基为太子。论资历李隆基铲除奸党声势正旺,论实力他手握左右万骑大权在握,论大义名分他是得到李旦认可的太子。

  只要等李旦过世皇位必定是他的,然而在李隆基面前还有太平公主这道坎,太平公主自恃有拥立之功,总是以各种方式干预朝政,甚至还想要另立太子。

  李旦刚开始时也比较倚重太平公主,但时间一长就发现亲儿子李隆基比太平公主更有本事,慢慢就倾向于找他询问意见,两人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旦察觉事情不妙,为了避免出现内乱,他不顾太平公主反对毅然退位让贤改元先天,只掌握朝廷大员任免权和军政要事决定权,等同于带着李隆基多走一段路。

  这可把太平公主给气坏了,她纠集大批党羽打算发动政变,甚至准备毒杀李隆基。李隆基精明能干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自然也和太平公主不对付,而他也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

  机会到来的时刻,他先一步下手诛杀太平公主和其党羽,改年号为开元,“开元”两个字表明决心要励精图治当一个好皇帝,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开元盛世拉开帷幕。

image.png

  开元盛世万国来朝

  执政前中期的李隆基,确实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明君,一言一行都有几分唐太宗的影子。刚从老爹手里接过皇位时,唐朝政坛刚经历了数十年的动荡乱局,连续多场政变让朝廷元气大伤。

  李隆基深知朝廷是国家的大脑,幸存下来的官吏中有不少腐败无能之辈,唐王朝就像一个身染重病的病人,需要对症下药才能恢复健康。

  他首先动手整顿吏治并根据实际需求量才任官,先后提拔了姚崇、宋璟、张九龄和张说等才能卓越的宰相。其中,宰相姚崇多谋善断,颇有几分房玄龄杜如晦的风采。

  他提出的“十事要说”,李隆基全部应允并按照其指示行事,姚崇就像是一剂苦口良药将濒临崩溃的朝政拉回到正轨。但姚崇并非完人,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招权纳贿,搞小团体打击政敌。

  在政局稳定后,李隆基罢免了姚崇,而后改由刚正不阿的宋璟出任宰相。可惜宋璟此人虽能不畏强权、不徇私情,但却过于因循守旧,还因为太过清正廉明得罪了不少权贵,最终也被罢免。

  张说对唐朝的军事制度和政府机构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进,解决了冗兵的问题,也让政治权力进一步集中到中书省。

  总的来说,在这几位宰相的辅佐下开元盛世发展到了极点,民族关系空前融洽,社会生产力也有了明显发展。

  巅峰时期的唐朝商业发达、交通便利、社会风气开放,总人口也达到8000万之多,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据《唐六典》记载,当时万里迢迢来到长安朝贡的藩国足有70多个,遍及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地区。

  李隆基在年轻时的确干出了一番功业,但可惜的是他没有继续将这种“劲头”持续下去,而是沉浸在昔日的功绩当中,开始生活作风日渐奢靡、沉迷女色。

  武惠妃是唐玄宗比较喜欢的第一个女人,为了他玄宗逐渐荒废了政事,更为致命的是他因为太过宠爱武惠妃,结果听信对方谗言杀死了三个儿子,立李亨为太子。

  不久后武惠妃病逝,李隆基又迎来了命中第二个重要的女人,他就是儿媳妇杨玉环。第一次召杨玉环入宫,唐玄宗就发现她不光美貌惊人,还擅长音律歌舞跟自己兴趣相投,简直是老天送给自己的礼物。

image.png

  于是乎他不顾伦理纲常,将杨玉环迎入宫中封为贵妃,儿子寿王因没了母亲武惠妃的庇护,只能将这一个哑巴亏往肚子里咽,眼睁睁地看着妻子被夺。

  据说光是给杨玉环做衣服的人就有七百之多,如此奢靡无度的作风,哪里还有早年那个雄姿英发的明君的影子?李隆基对杨玉环的宠爱程度,从那句“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于一身”的诗歌中便能看出端倪。

  李隆基不光宠爱杨玉环,爱屋及乌的情况下还重用她兄弟杨国忠,任命其为宰相。当时,四大贤相之一的张九龄被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所取代。

  杨国忠和李林甫是什么水平?只有“祸国殃民”四个字来形容,他们能当宰相吗?显然不能。所以几人当权后唐王朝重新变得混乱起来。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朝纲虽然开始走下坡路,但唐朝一如既往地繁华,只是在这万国来朝的盛况背后也埋藏着很深的隐忧。

  晚年昏庸惨遭折磨

  后人常把唐朝和汉朝相提并论,称其为“汉唐盛世”,但实际上两大王朝在权力走向方面,具有一个根本上的差异。

  汉王朝是从地方分权走向中央集权,而唐王朝则正好相反一直在往地方分权的方向发展,最明显的就是府兵制没落,进而被“节度使制度”取代。

  节度使就相当于封疆大吏,把管辖区的军政大权揽于一身,好似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王一般。

image.png

  王朝初期的几位皇帝都颇为强势,这种制度还无伤大雅,可一旦皇帝昏庸无道此中情况就会造成不可收拾的严重后果。

  安禄山就曾是两州的节度使之一,他因为与杨国忠有仇怨,而后开始了安史之乱。马嵬坡下,杨贵妃等人被处死,徒留唐玄宗李隆基一人在世上哀伤。

  安史之乱持续了大概3年,战乱平息之后太子李亨继任为皇帝,是为唐肃宗,尊李隆基为太上皇,只是这一对父子的关系并不是那么好。

  马嵬坡之变的背后多少有一些李亨的影子,杨贵妃之死他有摆脱不开的关系,即便当了太上皇李隆基还沉浸在失去杨贵妃的痛苦中,李亨和父亲的关系就注定不会好,也为他的没落与悲凉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image.png

  李隆基被接回到长安之初,他身边有大将军陈玄礼、内侍监高力士、亲妹玉真公主与旧时宫女等人陪伴,生活也算是过得不错。可是,他一直对杨贵妃之死耿耿于怀,多次派人去祭拜她。

  杨贵妃死后最初是被葬在马嵬坡的,此时的李隆基便想要把她重新安葬,唐肃宗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无奈之下,唐玄宗只能让画工画了贵妃的肖像,每天睹物思人——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若仅仅是因为一个女人,唐肃宗或许对父亲会忍耐一番,奈何父亲一直“不老实”。当太上皇期间,李隆基一直与外人频频来往,这其中有将军亦有谋臣。

  这些人见到李隆基之后依然是以“皇帝”、“万岁”称呼,自古以来权力会让很多皇帝迷失,唐肃宗自然也不可能把到手的权力让出去,心中对父亲开始怨恨起来。

  李辅国(唐肃宗的心腹)趁肃宗患病之机,把他强行迁居西内,半路上还发生了意外,玄宗差点坠马身亡。对于此事唐肃宗自然知晓,可是他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还安慰了他几句。

  与此同时,唐肃宗还以各种理由清洗了父亲身边的近臣,比如高力士以“潜通逆党”的罪名流放于巫州、陈玄礼被勒令致仕、玉真公主也出家为尼......

  除了儿子架空他外,儿媳妇对李隆基也不好。玄宗皇帝晚年身边只身一人,形影相吊好不凄惨,张皇后(儿媳妇)此时就动了各种各样的歪心思。

  名义上李隆基有着行动自由,但张皇后却以各种理由限制其行动,玄宗身边虽然有百人侍奉,但这些人皆是唐肃宗、张皇后的人,根本就不会听他的话。

image.png

  可怜曾经富有天下的李隆基,晚年时却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也就是在郁郁寡欢中与世长辞。可以说,李隆基回到长安短短6年就去世,与儿子的架空、儿媳的折磨不无关系。

  当然张皇后也没好下场,她晚年被李辅国摆了一道,只能眼睁睁看着唐代宗李豫登基,事后因为“后宫干政”被贬为庶人,以凄凉落幕。

  总的来说,李隆基晚年的失败在于他过分沉浸在年轻时的成功当中,忘记了当皇帝和治学是一个道理。安史之乱后,若是能老老实实生活、安逸享乐,必然会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