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为何会有兵力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玄宗时期为何会有兵力外重内轻的局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唐初,全国实行府兵制共置634个折冲府,其中有261个位于保卫京师长安的关中,故军力是外轻内重,保证唐室有足够的兵力保卫京师及其政权。唐玄宗开元十年设置节度使,许其率兵镇守边地,军力日渐强大,渐有凌驾中央之势。开元十四年时,京师守卫改由彍骑负责。而天宝年间,边镇兵力达50万。而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
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渐渐形成地方反过来威胁中央的危机。
从贞观年间开始,任用将领里的蕃将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都是因为忠诚效力而获得提拔,但是仍然不能当上将,皆由大臣控制,所以上面还有余权可以节制下属。先天、开元年间,大臣中如薛讷、郭元振、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李适之等人,都是从节度使而升为宰相的。
李林甫担心儒臣因筹划方略而得战功,又得高位,因而想杜绝这一条升官接近皇帝的路,好巩固自己的权势,于是劝说唐玄宗:“以陛下的雄才大略,国家富强,而夷狄还有没被剿灭的原因,都是因为文官为将,他们不敢冒矢石身先士卒。不如任用蕃将,他们生的雄健,哺养在马背上,成长在行阵中,天性骁勇。如果陛下能感化他们而任用之,他们定能效死,夷狄就不愁不能剿灭了。”唐玄宗同意他的说法,因而让安思顺代替李林甫统领节度,提拔安禄山、高仙芝、哥舒翰等专为大将。
林甫看中了这些人都不是汉人,没有入朝当宰相的资格,因此之故安禄山能专控三个道的精锐部队,十四年不迁动。唐玄宗信任李林甫的策略,不怀疑。
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有时增至一千五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十人为火,有火长。
府兵的基层组织泛称军府。西魏、北周时期军府的长官是开府,其副为仪同。隋初为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军府即改称骠骑府。隋末,军府称鹰扬府,主官为鹰扬郎将、鹰击郎将。唐建国,改鹰扬郎将为军头,鹰击郎将为府副。旋又袭用隋初旧制,初军头为骠骑将军,府副为车骑将军,军府为骠骑府、车骑府。武德二年(619),以车骑将军府隶骠骑府。
七年(624),改军府名称为统军府,骠骑将军为统军,车骑将军为别将。贞观十年(636),改统军府为折冲府,统军为折冲都尉,别将为左右果毅都尉。以善骑者为越骑,其余为步兵。天宝中随着府兵制的瓦解停止上下鱼符以及上番、发兵活动,天宝末年,虽然保留其官员和兵额,却已有名无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