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的“元和中兴”为什么只是唐朝中晚期的昙花一起?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为什么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宪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中国历史上,唐朝的国祚达289年之久,而除却一百多年的初唐、盛唐外。“安史之乱”后的140年时间,被后世学者统称为中晚唐时期。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每个皇帝都要面对前任皇帝手中的烂摊子。作为唐德宗之后的皇帝,唐宪宗李纯所接手的则是德宗时期遗留下的乱局。在德宗一朝,藩镇之祸极其严重,以至于最终演变成“奉天之难”。
但是到了德宗的孙子唐宪宗一朝,这样的局面则得到了很大的改观。这是因为新继位的唐宪宗,接过了先辈削藩的衣钵。在其治内,展开了大力度的削藩。尤其是对淮西藩镇持续两年多的用兵举动,更是成为了唐王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因为,唐宪宗平定淮西叛乱后,曾经割据五十年之久的“河朔三镇”纷纷上表归附唐王朝。这使得唐王朝得以重现一统的局面,因此,后世多称唐宪宗一朝为“元和中兴”。但历史上的“元和中兴”终是唐朝中晚期的昙花一起,而这次中兴也成为了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历史上的“元和中兴”,在后世史学界有着很高的赞誉,同时这个中兴的开拓者唐宪宗李纯,也因为这次中兴,而得到了史书极高的赞誉。可我们从大的视角来看这个“元和中兴”的话,便会发现,在唐宪宗死后不久,藩镇旋即又脱离了唐朝的控制。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死后不久,卢龙、魏博、成德三镇便接连发生叛乱,再一次脱离唐王朝的控制。
由此可见,“元和中兴”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藩镇问题。这也是为何宪宗死后,不出一年的时间,藩镇便复叛的一个重要原因。实际上,“河朔三镇”选择归附唐王朝,很大程度上,是慑于唐王朝兵威的一个结果。唐宪宗在位的时候,藩镇势力尚且能够受到压制。而在唐宪宗死后,藩镇势力则又迅速死灰复燃。这样的情况下,我们便会发现,“元和中兴”的大背景下,唐朝同藩镇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
同时,所以说“元和中兴”是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则在于“元和中兴”之后,唐王朝逐渐默认藩镇的存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于,唐朝在这之后,已经完全没有力量,在进行大力度的削藩。因此,后世史学界也往往称“元和中兴”后,到唐王朝彻底灭亡这段时期为晚唐。
当然,藩镇问题只是一方面而已。“元和中兴”相较于此前贞观、天宝年间的盛世景象,实际上有着很大的差距。在经历了德宗时期的战乱,以及宪宗一朝的连年用兵之后。唐朝百姓已经到了不堪重负的地步,而唐朝所以能够勉力维持,则完全是因为依靠于江淮地区的赋税。“元和中兴”虽然使得唐朝得以恢复一统的局面,但是国力民生,在这段历史时期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恢复与发展。
其次,“元和中兴”的出现,并没有彻底的逆转唐朝日益衰败的大趋势。而在“元和中兴”之后,虽然也有皇帝力图振作,但终没能扭转唐王朝日益衰败的趋势。在黄巢起义后,随着各地节度使的裂土封王,唐朝皇帝则完全成为了“周天子”一般的存在。
唐朝历史上的“元和中兴”,可以说是中晚唐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虽然,唐宪宗力求振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宪宗本人并没有彻底的解决藩镇问题。而“安史之乱”后的颓势,也并没有因为“元和中兴”的出现,得到彻底的扭转。以至于,“元和中兴”最终成为了唐王朝一个短暂停靠的驿站,同时也成为了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一次回光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