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后一个道教领袖:杜光庭的一生是怎样的?

  唐朝最后一个道教领袖:杜光庭的一生是怎样的?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杜光庭是唐末五代时期最负盛名的道士,也是道教发展史上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晋朝以来的重玄学宗,并直接继承了唐玄宗《御注道德经》
中的重玄思想,对道教自开创以来的重大理论问题作了积极深入的探索和总结,用"劈开沧海浪,踏破乱山青"的执着意志,对散逸亡坠的道教典籍作了广泛的收罗和缜密的辨正,卓然成一大家。

  杜光庭是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字宾圣,道号“东赢子”,又称“广成先生”或"华顶羽人"。少时才华横
溢,博通经史,志趣超迈,工于词章翰墨,是当时有名的"巨儒"。他一心想通过考取功名来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可惜时运不佳。唐懿宗咸通年间 (860-873
年),他首次赴京参加考试,结果名落孙山。杜光庭感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一气之下弃绝功名,上天台山拜上清派茅山宗第七代宗师应夷节为师,走上道教修习之路。在应夷节的精心教授下,杜光庭的道行与日俱进,思想日渐成熟,成为司马承祯的第五传弟子。

  杜光庭的才华没有因为修道埋没,有人将他写过的文章推荐给了唐僖宗,僖宗便下令召见。亲眼见到杜光庭后,发现他不仅文章写得好,人又年轻俊秀,非常赏识,便赐以紫服象简,让他到麟德殿做文章应制,成为令人羡慕的道门领袖。那时杜光庭年仅25
岁。

image.png

  唐代末年,随着唐王朝的逐渐衰落,
政局日趋动荡。中和元年(881年),黄巢起义攻占长安。为躲避兵乱,杜光庭随僖宗先逃到兴元(今陕西汉中),后又辗转到成都,沿途看到百业调零,田地荒废。真宫道宇也都被起义军毁坏。由于僖宗崇道,看到此情此景非常愤怒,便下旨让杜光庭到成都重振道教,并在青城山修灵宝道场。

  时间到了光启元年(885年),唐军收复长安,唐僖宗已经回返,但杜光庭却已经对政治灰心丧气,于是上表辞职,留在青城山继续修炼。在他修炼的这些年月里,他访遍名山大川,一生中大部分著作也在这期间完成。直到公元907年,唐僖宗被废,中国进入五代时期,杜光庭因为有很大的名气再一次被征辟入朝,直到933年,端坐于老君像前羽化。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