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太监的权力什么时候被放大的 皇帝最后为什么连太监都害怕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太监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欣赏。

  唐朝后期国力衰弱,皇权式微。帝国的地方事务由藩镇节度使说了算,中央事务则由把持朝政大权的太监说了算,唐朝皇帝反而成了操纵在太监手中的傀儡。不过,太监主宰唐朝后期政治活动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唐朝太监的权力从什么时候开始被放大?为什么后来连皇帝都怕太监呢?

  唐朝太监的掌权过程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唐朝开国到唐玄宗执政时期(618年-755年);第二阶段是“安史之乱”到唐宪宗执政时期(755年-820);第三阶段是唐穆宗执政时期到唐朝灭亡(820-907年)。

  在唐朝开国到唐玄宗执政这个阶段,太监在唐朝宫廷中只是作为奴仆角色,没什么实际权力。不过唐玄宗在位期间重用了太监高力士,他也因此成为了唐朝掌权太监的第一人。值得一提的是,高力士对唐玄宗绝对忠诚,这与唐朝后期那些野心勃勃的太监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安史之乱”到唐宪宗执政这个阶段是唐朝太监权力放大的关键过程。这一期间出现了不少历史上很出名的权宦,比如被唐代宗尊为“尚父”的李辅国、统领神策军的鱼朝恩。不过这些太监虽然都曾权倾一时,但唐朝中央权力还是牢牢地控制在皇帝手中。

  唐德宗在位期间,他发现作为朝廷最为倚靠的神策军已变得越来越衰败,他认为正是管理神策军官员的碌碌无为以及对皇帝缺乏足够忠诚才会造成这种情况,于是他任命了两位心腹太监担任左、右神策护军中尉(神策军实际主官)。自此,太监开始实质性地掌控唐朝中央禁军,这为后来将近百年的宦官专权乱政埋下了隐患。

  唐德宗之所以重用太监,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太监没有家族势力,也没有政治上的根基,他们获得权力的基础源于皇帝,所以必须对皇帝保持忠心不二。而其他官员则可能有各自的野心,很难做到绝对忠诚。

  在唐德宗的支持下,太监权力大幅扩大。他们在中央担任护军中尉,负责掌管禁军;在地方担任监军,负责监察各地文武大员。皇帝给予太监特权来充当自己的耳目,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各级官员的仕途往往就取决于太监们的观察报告。在这种制度的安排下,上至唐朝宰相,下至地方各级官员都被迫与他们内心极度鄙视的太监打交道,而且还要极力巴结讨好这些能决定他们前途的大小太监们。

  随着一些大太监的权力日盛,他们也萌发了想将权力延续给后人的想法。可是太监没有子嗣,于是大太监们就普遍采取了认义子的方式。这样一来,即便大太监本人去世,他们的政治资本也可以传给自己的义子。在这种太监“家族”权力的传承下,唐朝太监的势力愈发强大。

  不过正如上面所说,太监的权力基础来自于皇帝,所以在唐德宗以及他的儿子唐顺宗、孙子唐宪宗在位期间,太监对皇帝都还是非常依赖的。可是在唐宪宗执政末期,一场宫廷政变却彻底改变了一切。

  820年2月14日,两名对唐宪宗心怀不满的太监在太子集团的支持下谋害了唐宪宗。自此,唐朝太监专权开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唐宪宗死后,靠阴谋夺权的皇太子李恒继承皇位,是为唐穆宗。与之前几位唐朝帝王所不同的是,唐穆宗对军国大事毫无兴趣,终日沉溺于宴饮嬉戏之中。于是太监集团便趁机发展壮大,并掌控了唐朝中央的军政大权。原本太监需依附于皇权,结果却演变成皇子需要得到太监的支持才可以登上皇帝宝座。所以自唐穆宗以后的九任唐朝皇帝,有七任都是由太监拥立,太监甚至能够直接决定这些皇帝的生死,唐朝晚期宦官专权的历史便是由此开始。

  参考文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