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古诗是如何发展的?有多受欢迎?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皇帝即便有幸列入诗人的行列,也不过是泛泛之辈,极不起眼。
当然,对于身系天下的皇帝来说,作诗不过是雕虫小技,不必像有些帝王如梁元帝、隋炀帝那样被诗陷进去,以至于亡命、亡国。
唐太宗李世民是位勇略英武的皇帝。他的贞观之治,功德兼隆,享誉历史,垂名后世。
他也注重文事,对于经术造诣很深。他爱好诗文,礼贤文士,早在藩邸时即开文学馆,召名儒十八人为学士。
登基之后,他在殿左设置弘文馆,召文学才士更番入直。即便临朝理政,太宗也常与文臣讨论典籍,杂以赋诗论文。
因此史称:唐朝三百年文化鼎盛,皇帝实在有功。
至今流传下来的唐太宗作品,有集四十卷,诗一卷,凡69首。
太宗的《秦王破阵乐》是以勇武刚劲见长的,然而,太宗在后宫,却不必那么郑重、严肃,正容端坐地观赏着礼仪性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乐舞。
太宗在香殿粉阁间信步闲游,从容不迫。他常常斜倚楼台,躺在珠帘翠幕前观赏殿前的歌尘舞影,饮酒赋诗。
他的《三层阁上置音声诗》注满雅兴,道出了人间天子和仙子的无穷滋味:
倚筵移暮景,紫阁引宵烟。
南栋歌尘合,分阶舞影连。
声流三处管,响匝二重弦。
不似秦楼上,吹萧空学仙。
太宗在后宫中极有情趣,人情味很浓。后宫的芳兰、庭雾、池柳、残菊都栩栩如生地进入他的诗中,融情入景,咏事状物,展示着一幅幅生动感人的后宫图画,令人追思和遐想,也丰富和充实着太宗的生活。兹引录如下:
《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裹作芬芳。
《春池柳》
年柳变池台,隋堤曲直回。
逐浪丝阴去,迎风带影来。
疏黄一鸟弄,半翠几眉开。
萦雪临春岸,参差间早梅。
《赋得花庭雾》
兰气已薰宫,新蕊半妆丛。
色含轻重雾,香引去来风。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还当杂行雨,仿佛隐遥空。
太宗在后宫宴饮时,即便大臣在场,气氛也不一样,尽可以捧腹调笑。
有一次在宴席上,大宗心血来潮,令大臣们相互嘲弄,揭别人的短处取乐。
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先嘲异书法家欧阳询,笑其身材瘦小,面貌丑陋:
耸膊成山字,埋肩不出头。
谁家麟阁上,画此一狲猴。
欧阳询反唇相讥,应声回诗作答:
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
只由心溷溷,所以面团团。
原来,长孙无忌生性怕寒,长着一张圆粉脸,冬天头戴大厚皮帽,袍服里和一般开着裆的不一样,而是把裤裆缝严。
两首诗写得幽默风趣,嘲弄得入木三分,可谓旗鼓相当。太宗在听罢大笑以后,问欧阳询:你难道不怕皇后知道?
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也是一位喜好诗文,勤于笔耕的皇帝。
高宗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诗文仅存八首,这在他的八十六卷的文集中只占极少的比重,可惜其文集已经失传。
从高宗仅存的八首诗中,可看出他的生活情趣和诗人的天赋,摘录两首如下:
《七夕宴悬圃》
羽盖飞天汉,凤驾越层峦。
俱叹三秋阻,共叙一宵欢。
璜亏夜月落,靥碎晓星残。
谁能重操抒,纤于濯清澜。
《守岁》
今宵冬律尽,来朝丽景新。
花余凝地雪,条含煖吹分。
缓吐牙犹嫩,冰口已镂津。
薄红梅色冷,浅绿柳轻春。
送迎交两节,暄寒变一辰。
中宗李显只在位六年,但他雄姿英发,雅好文事。他置修文馆学士,广引天下词学文臣,从侍游燕。他们游幸各地,吟诗作赋,四季不辍。
史称他们春天游幸梨园,在水边撩水除邪,赐赏细柳圈避恶。夏天游玩葡萄园,赐赏朱樱。
秋天登慈恩寺,献菊花酒祝寿。冬天游革新丰,游历白鹿观,登骊山,赐浴汤池,赏香粉兰泽,从行人士赐翔麟马,有品官员赐一袭黄衣。皇帝有感赋诗,学士们属和。
中宗虽被女儿和皇后毒死,年仅55岁,却留下了文集四十卷。可惜其文集大多失传,仅留下了几首诗和联句,其中也不乏佳作,如《九月九日登高》和《登骊山高顶寓目》:
《九月九日登高》
九日正乘秋,三杯兴己周。
泛桂迎尊满,吹花向酒浮。
长房萸早熟,彭泽菊初收。
何藉龙沙上,方得恣淹留。
这是景龙三年重阳的一次节宴,中宗命在座臣僚人题四韵,赋五言诗一首,最后成诗者罚之引满。
这次韦安石、苏环最先完成诗作,而于经野、卢怀慎落在最后,两人一同挨罚。
《登骊山高顶寓目》也是命人题四韵,后成诗者罚饮三杯。日暮时分,只有五、六个人完成,其余人等一体罚酒。
《登骊山高顶寓目》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
阊阖雄里,城阙壮规模。
贯谓称天邑,含歧实奥区。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
睿宗皇帝李旦天性谦恭孝友,孜孜好学,尤爱文字训诂之书。
他在位三年,所作诗文不知几许,今仅流传下来一首做湘王时的作品《石淙》:
奇峰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镇南。
地首地肺何曾拟,天目天台倍觉惭。
树影蒙茏鄣叠岫,波深汹涌落悬潭。
□愿紫宸居得一,永欣丹扆御通三。
诗仙李白和才子型的皇帝唐玄宗生活在一个时代。
李白的才气传到了玄宗耳里,玄宗特地在金銮殿召见。
他们放达豪放,共议大事,指陈时政得失,李白不免兴奋起来,当即挥毫成《颂》,玄宗大为欣喜,当即赐食,并亲自调羹赏赐,诏命为供奉翰林。
李白空怀凌云壮志,他不愿意只充御用文人,而希望济世救民。
可玄宗恰恰只是需要诗文才格外看重他。李白在翰林中受到玄宗的特别青睐,但李 白从未受宠若惊,这是个性使然。
玄宗没有得到多少李白的颂歌,但李白过于放达,脱靴一事,不免令玄宗和高力士大为尴尬,尤其是高力士终身以此为耻,也深得杨贵妃的同情。
李白诗中云: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把贵妃比作赵飞燕,贵妃大为恼火。李白无形中,在皇帝的身边结下了两个举足轻重的冤家,这岂能仕途通达?
玄宗讲道艺文,在位四十七年,留下了不少翰墨文章,今流传下来的有诗一卷,凡数十首。
玄宗的诗作后期胜于前期,尤其是逃奔巴蜀以后融入诗作之中的往往具有更深更沉的含意,兼具艺术和历史的双重价值。
玄宗的晚年落寞凄凉,往事耿耿于怀,却又常常如同幻影,虚虚实实,浑浑沌沌。只 有一首《傀儡吟》诗:
刻木牵丝作者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多少能慰藉他那颗孤独的心。冷落的深宫,人们看见的是毫无当年容光声色的老人,在喁喁低吟。
肃宗李亨留下有诗四首。德宗李适善于属文,尤其长于篇什,在位二十五首,留下不少作品,不幸失传,今只存诗十五首,大多是重阳、佳节应时之作。兹录一首《九日绝句》:
禁苑秋来爽气多,昆明风动起沧波。
中流萧鼓诚堪赏,讵假横汾发棹歌。
文宗李昂恭俭儒雅,博通群籍,他曾对左右侍臣说:“如果不经常裁理政务,阅读书籍,怎么能为皇帝?”
他常召文臣学士入于禁内,一同讨论经义。他爱作五言诗,古调漫漫,清俊悠润。
他一度想设诗博士,随侍左右。李迁进谏说:“如今的翰林学士都能文词,懂古今篇什,足可以怡悦圣情。”文宗这才作罢。
他还和宰相一道讨论诗的工拙,郑覃说:“诗写的最好的,是古诗三百篇,都是国人创作的讥刺时政的作品,君主可以以此了解民情风俗。而后世的词人,华而不实,于世事无补。”
郑覃的意思是说今不如昔,《诗经》三百篇达到了中国诗词的峰颠。文宗很赞许,可见文宗有点保守、怀古。
不过,文宗的诗很清新活泼,澹泊幽远,令人回味。
如太和九年,李训、郑注失败,仇士良愈加专横,文宗登临游幸,闷闷不乐,常常瞠目独语,在如此情形之下,却写了一首别致的诗:
《宫中题》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唐武宗没有什么诗作留下来,但却有一文苑轶事。
武宗曾爱上了一位宫女,后来又与宫女呕气,武宗长时间地冷落她,随后怨气稍解。
武宗召见她,对在内廷充当文学侍从的大书法家柳公权说:“我对这女子有些气恼,如果学士写一首诗,我就气消了。”
柳公权不假思索,应声捏来一首,替宫女说话:
不分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安。
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试泪痕。
武宗听罢,顿时心情畅快,尽释前嫌,忙离席牵着宫女,向柳公权拜谢。
唐代最后一位较有诗文雅兴的皇帝是唐宣宗李忱。
李忱性情内向,沉默寡言。武宗在位时他是皇叔,装疯卖傻,以保全自身。他曾和僧人黄蘖同游,一同观看瀑布。两人对联:
李忱: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初知出处高
黄蘖: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忱这两联预示着日后登临大位,后来果然实现了。
宣宗李忱恭俭好善,虚怀若谷,史称有贞观遗风,他每次曲宴总与学士唱和。一应公卿出镇,他都诗赋饯行。
他的诗今仅留传下来六首,其《吊白居易》一篇诗味无穷: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