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东突厥颉利可汗投降唐朝 没有想到百年之后成了祸患
今天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人投降唐朝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唐朝无疑是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在历史上,唐朝第一次将西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当时的唐朝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府,专门用来管理西域的。在唐朝最鼎盛时期,西域完全处在唐朝的控制之内,可是安史之乱后,问题就出现了。
这时候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了战乱,于是唐朝陷入了内乱,自此唐朝再也没有能力控制西域。此时的西域不再是唐朝的领土。在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之后,就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个问题与西汉初年的匈奴很是相似。
西汉初年,匈奴不断的骚扰边境,此时唐朝也面临了这个问题,只不过唐朝此时面对的是突厥的侵扰。面对突厥的侵扰,唐太宗没有选择坐以待毙,而是选择了主动出击。唐太宗派了大将李靖远征漠北,身为唐朝的名将,李靖没有让唐太宗失望。
经过交战之后,李靖将东突厥王国的颉(xié)利可汗擒获,不单单是擒获,在此之后李靖将其押送回了长安。虽然李靖将东突厥的胡人打败,可是问题远远没有结束。在当时来说,东突厥颉利可汗愿意率领自己的十万胡人投降唐朝。
在当时来说,避免了继续征战的惨剧,可是之后的事情仍然是惨痛的。胡人投降之后,不单单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这是十万人之多,换句话说,这十万胡人要是管理不当,那么结局可想而知。十万多胡人可不是十万多头羊,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朝想要管理,肯定是不易的。
东突厥投降之后,唐朝内部对这些人同样产生了疑惑。由此唐朝内部出现了两个派别,就是主张接纳这批胡人,而另一批大臣坚决不同意东突厥胡人的投降。这让当时的唐太宗犯了难。毕竟大臣的意见是值得参考的。主张接纳胡人的大臣认为,东突厥是出于无奈投降的。
投降之后的东突厥可以进行“汉化”,由此对东突厥的管理可以变得更好。在当时来说,这个提议遭到了另一批大臣的反对,在反对的大臣中,以魏征为首的官员是接连不断的出现。魏征为了防止东突厥叛乱,不断的阐述东突厥投降的坏处。
在朝堂中,魏征引经据典,不断的阐述东突厥投降之后可能带来的问题。这让唐太宗也犯了难。魏征不断的证明胡人和汉人的差距太过巨大,因此接受东突厥的投降肯定是非常不合适的。东突厥的十万胡人投降后,只会带来各种问题。
也就是说,东突厥的投降,对唐朝没有一点儿好处。魏征当时建议唐太宗不要接受东突厥的投降,也就是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为主要的是,魏征对唐太宗的想法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在此之后,唐太宗仍然是接受了东突厥的投降。
魏征对唐太宗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就是一旦唐朝实力下降,那么第一个出来捣乱的就是东突厥。当时的唐太宗对此不以为然。在当时,很多大臣都是赞同“同化”的,因此魏征的建议并没有被唐太宗采用。最终魏征高呼:“(胡人)日后必成祸患!”
让唐太宗想不到的是,仅仅几年之后,就出现了“结社率之乱”,所谓的结社率正是颉利可汗的弟弟。此时的唐朝虽然平定了这次叛乱,但是问题远没有结束。125年之后的公元755年,让唐朝走向衰亡的安史之乱爆发,这里的安禄山就是胡人。
当时的胡人虽然投降唐朝,但是在唐玄宗时期,胡人开始为非作歹。此时的唐朝国力下降,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安史之乱的爆发让唐朝变得岌岌可危。虽然唐朝有很多能征善战的武将,但是在平定的过程中,仍然是费尽心力的。这一点唐玄宗是深有体会。
安史之乱刚刚爆发的时候,唐玄宗甚至是不相信安禄山会谋反。等到了安禄山进攻到长安城时,唐玄宗变得傻眼了,于是将皇位禅位给了儿子,自己却跑了。不过唐肃宗没有让唐玄宗失望,最终安史之乱被平定。安史之乱的爆发就与当时投降的胡人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