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女子为什么喜欢穿金戴银 其实到底很简单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金钗玉镯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代,从领土面积、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相比较,可以说达到了历朝历代都无法超越的程度。唐朝中期社会相对安定、团结,从而生活水平得到逐步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的同时,也开始享受物质生活带来的满足感。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每一个女性都有一颗爱美之心。唐朝遗留下来的仕女图可以看出,唐朝的女性崇尚艳丽的妆容,通过华丽的服装和精致的饰品,展现出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

image.png

  古时候女人打扮自己,大都是从服装和首饰上着手。唐朝时期的饰品大多精致华美,插入发髻之间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热衷于穿衣打扮的唐朝女子,更喜欢各种样式的头饰。而头饰的种类繁多,其中有玉梳背、玉簪、玉钗,以及金钗、步摇等饰品,其中金钗尤为流行。

  笔者认为,唐朝女性比较喜欢穿金戴银,主要想展现自己的爱美之心,也是美文化的一种表现。由于唐朝时期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所以家庭条件好的女性,自然就会佩戴漂亮昂贵的首饰,在与众多女子争奇斗艳中脱颖而出。

image.png

  唐朝女性喜欢“穿金戴银”

  唐朝可以称得上是一个金钱帝国,整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从而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手里有了余钱,也不缺少金银首饰。唐代女性有更多的时间来装扮自己,她们在追求自然美的同时,更注重自己华丽的外表。唐朝女性比较喜欢穿金戴银,甚至会竞相攀比,从而也带动了首饰行业的发展。

  唐朝的饰品种类繁多而且花样百出,常见饰品都可以到店面购买。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和封建礼教的约束,并不是所有的饰品都够购买和佩戴。比如,女子比较喜欢的凤冠霞佩,虽然美观大气,但是身份背景达不到一定等级,就不允许随意穿戴,因此女性喜欢穿金戴银,也是在彰显自己的身份。

image.png

  一、穿金戴银,彰显身份

  金银首饰也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古时候人佩戴的饰品也颇有讲究。头饰之间的搭配要和谐,首饰样式与服装要合理搭配,才能显示出饰品的华美艳丽。而不同阶层的女性佩戴饰品的颜色和样式,同样代表时代性和阶级性。

  唐朝时期女子的首饰佩戴,主要沿袭南北朝时期的旧制度。佩戴饰品的数量和样式也有相关规定,女子身份地位越显赫,佩戴的头饰相对比较华丽,而且没有数量上的限制。而普通老百姓家中的小家碧玉,则只允许佩戴一只金钗。

image.png

  据《旧唐书》中记载:

  “皇后首饰花十二树,以青衣,革带,青袜、舄,舄加金饰。白玉双佩,玄组双大绶。皇太子妃服,首饰花十树,命妇一品花九树翟九,二品花八树翟八,三品花七树翟七,按照命妇的品阶,首饰依次递减”。

  这里的“花树”就是更加华丽、美观的金钗,其材质往往是由金或者玉构成。通常被雕刻成华美的镂空花形,看起来非常大气不失尊者气势。而一般的命妇只能配戴花釉,因此穿金戴银也要分等级和档次。

  笔者认为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在穿衣打扮方面也有严格的要求,如果想要将自己打扮的端庄大气、精美华丽,也要看自己是不是够资格。因此古时候的一些贵妇或者贵族子女,经常聚在一起争奇斗艳。

image.png

  二、唐朝人独爱金银

  古时候人对于金银器具情有独钟,他们认为,经常使用金银制作的器具,可以长生不老。所以古时候人喜欢用金银物品做食品器具,通过这些器具的使用,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愿望和对长生的追求,因此金银首饰也同样显示对生活的追求。

  唐朝人们对金银的崇拜愈演愈烈,很多王公贵族喜欢使用金银制作的器皿来饮食。女子也同样展现出对金银的崇拜之情,所以就独爱金银首饰。通过佩戴金银首饰,能够展现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背景。

  盛唐时期,女子对美的追求达到了顶峰,大多数贵妇出行都会佩戴金钗步摇,显示自己独特的美和显赫的地位。当时朝廷的朝廷命妇之间,比较流行盘桓髻,然后在高高的发髻上,插上金钗或者步摇,单单从女子的头饰上,就能大致猜出官员的品阶。

image.png

  唐朝女子对装束非常讲究,头上的装饰也比较夸张。“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写出了唐朝女子最常见的装束;“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展现出唐朝女子独特的衣着和容颜,显示出不同状态下女子的独特的美感和个人魅力。

  笔者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美的追求有所不同。唐朝时期女子喜欢华丽的妆容和夸张的饰品,主要源于对金银的钟爱和崇拜,同时也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地位。然而佩戴饰品并不是一味追求,越多、越华美、越贵重。应该根据自己的衣着,选择比较好的头饰搭配,才能表现出协调统一的美感。

image.png

  唐朝流行金钗玉镯

  发钗是古时候女子经常佩戴的一种饰品。不同时期的会流行不同材质的发钗。到了唐朝女子多喜欢使用金银制作的发钗,其中包括鎏金金钗、镂空银钗等多种款式的头饰,其品种多样种类繁多,也表达了当时女子头饰的流行趋势。

  一、唐朝女子喜欢金钗

  发钗是古时候女子头饰之一,使用率非常广泛。特别是女子在15岁安发之笄,长辈们就会亲手给女子佩戴发钗,用以表示女孩子从此已经长大成人。唐朝女子也喜欢佩戴金钗,以显示自己高贵的地位。

image.png

  唐朝时期流行的金钗形式多样品种丰富,钗为双股、单股两种形式,也是插在头发顶上的一种常见的发饰。唐朝时期由于人们生活条件较好,所以贵族妇女都会使用金钗插发,更显出,富贵和华丽。

  唐朝的金钗,大多是用细的金丝制作而成的发钗,戴在头发上光彩照人,直接显出女性独特的柔美和华贵。除了金钗之外,唐朝女性还比较流行金钗步摇,这是一种斜插在发间的饰物。《释名》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从理论上来讲,步摇和金钗属于同一种类的发饰。

image.png

  笔者认为,金钗是唐朝时期女性,使用率比较高的一种头饰。因为这种头饰使用方法简单,而且双股金钗直接插入发髻里面,可以避免头发凌乱。金钗图案多姿多彩看起来高贵大气,最适合唐朝中期的贵族妇女使用。

  二、玉镯的独特性

  古时候女子都喜欢佩戴手镯,玉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饰品,具有平安吉祥的寓意。而且女性使用玉镯显得更加的端庄、柔美、大气。自古以来玉镯都是女性经常佩戴的一种首饰,但是玉镯不能够随便佩戴,首饰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讲究。

image.png

  唐朝初期,手镯就作为一种独特的饰品,流行在上流社会的女性人群中。大家闺秀到了成年之后,家长会送一对玉镯给晚辈。新妇进门之后,男方也会送一对玉镯,以示对新婚夫妇美好的祝福,玉镯能够增强女性温婉的气质,而且也显示了独特的地位。

  笔者认为“人养玉,玉也能够养人”,喜欢玉镯的朋友,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一款独特实用价值的玉镯,每天佩戴玉镯能够修身养性。由于玉镯易碎而且容易断裂,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实际状况,选择不同的玉镯,起到防病的效果。

image.png

  1.玉镯的美好寓意

  唐朝时期,玉镯作为一种独特的饰品,流行于女性朋友之间。玉镯具有富贵吉祥的意思,经常佩戴玉器还能够,成为自己的护身符或者平安符。女子带上玉镯之后更显得典雅高贵,但是这种饰品易碎,因此佩戴的时候要小心谨慎。

  玉镯具有一定的保佑平安和消灾避邪之意,经常佩戴玉镯能够让人更加安详和幸福。宇宙还具有吉祥如意、逢凶化吉的寓意。所以唐朝女子比较崇尚佩戴玉镯,既表现出女子独特的风姿,又展现出博大精深的玉文化。

image.png

  2. 信诺之物

  玉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每一个阶段,人们对“玉”的追求有所不同。唐朝时期女子比较崇尚佩戴玉镯,而且成年男女也会通过赠送玉镯来增进感情。已婚女子会通过佩戴玉镯,显示自己的婚姻状态。男性通过送女性玉镯,显示出在家庭和社会中独特的经济地位。

  笔者认为,使用经常佩戴玉镯是一种习惯,而且玉镯还具有养生保健和预防疾病的作用,通过佩戴玉镯的方法,能够显示出自己高贵的权利,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养生。18周岁以上的青年可以佩戴玉镯,能够起到养心安神和预防疾病的效果。

image.png

  三、其他饰品

  唐朝时期女子头饰种类繁多,而女子常用的发饰,除了喜欢佩戴金钗之外,还有其他几种饰品。玉梳背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饰品,样子就像小木梳斜插在发间。外面露出漂亮的玉梳脊背,看起来简洁大方,玉梳背是唐朝贵妇才能够使用的一种饰品,也是一种极其奢侈的装饰品。

  唐朝女性所佩戴的饰品品种多样,但是耳环、戒指或者项链之类的饰品,并不是非常流行。由于唐朝女子没有穿耳洞的习俗,所以也很少佩戴耳饰。唐朝贵族女子在特殊场合还要戴头冠,这是极其奢华的一种饰品。

  笔者认为,唐朝女性由于其张扬的个性,所以外出的时候都喜欢穿金戴银。由于唐朝是历朝历代中比较繁荣和发达的朝代,所以唐朝的女性都喜欢打扮自己,梳着高高的发髻,再配上各种各样的金银发饰显得华丽无比,如果再配上华美的步摇,走起路来叮当作响、华贵之极。

image.png

  结 语

  唐朝是中国古时候金银器发展的繁荣时期,由于金银的储存量相对较大,所以人们对金银的崇拜也与日俱增。唐朝女子喜欢佩戴各式金银首饰,外出时也喜欢盛装打扮。首饰佩戴讲究和服装、头饰进行搭配,才能够显示出女子柔美大气的一面。

  唐朝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朝时期的对外开放政策,促进各个民族和国家之间发展和文化交流,也使唐朝有一段空前繁荣的历史岁月。由于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唐朝女性的饰品逐渐增多,并逐步发展成当时具有金银特色的“美文化”。

  【参考文献】

  董洁《唐代女性玉首饰》

  周越《唐铰接式铆金白玉镯》

  王诗瑶《从“钗盒情缘”看洪昇的至情观》

  庄颖《唐代女性饰品文化研究》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