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到底是怎么样的 李渊真的是一个平庸不能之人吗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渊,字叔德,陇西成纪人,唐朝开国皇帝。
提起唐朝,大家往往更容易想到的,是唐太宗李世民,也就是李渊的儿子。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唐朝能够建立,似乎大半都是李世民的功劳。而李渊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很大一个原因,也是因为生了李世民这个好儿子。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李渊成了历史上几个大一统王朝当中,最没存在感的一个开国皇帝。相比之前,其他朝代的开国君主,往往都极为有名。反倒是他们的儿子,名气小了很多。
事实果真如此吗?
实际上,历史上真正的李渊,远比很多人想象的厉害的多!
1.出身世家
相比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主,李渊应该算是出身最好的一个了。
李渊的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李渊的父亲李昞,则是北周时期的唐国公、柱国大将军,同样显赫至极。李家祖上更是了得,李渊的七世祖,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李暠再往上翻十六代,就是汉朝那位著名的大将军李广!
出身于如此显赫的世家,李渊的家世资本,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除了老爹这边的家世之外,李渊更多的政治资本,其实是来自于母亲那边。
李渊的外祖父,名叫独孤信。独孤信和李虎一样,也是西魏八柱国之一。这个独孤信,基本上可以被称作是中国古时候史上的最牛老丈人。独孤信一共生了三个女儿,长女独孤般若,嫁给了北周第二位皇帝宇文毓;次女独孤曼陀,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三女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后来成了隋朝的开国皇后。
这其中,独孤般若和独孤伽罗,都是生前被封为皇后。而李渊的母亲独孤般若,则是后来唐朝的时候,才被追封为皇后。但总的来说,独孤信的三个女儿,确实都做了皇后,而且是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
翻遍整个中国的历史,再也找不出来比独孤信更牛的老丈人了。
而从这个关系当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李渊母亲这边的一些关系。隋文帝杨坚,是李渊的小姨夫。而隋炀帝杨广,则是李渊的表弟。
这种家世关系,已经是硬的不能再硬了。
不过,李渊出生于公元566年。这一年,是北周天和元年。距离北周开国,已经过去了9年。距离北周灭亡、隋朝开国,则还有15年。这一年,隋文帝杨坚25岁,还只是北周大将军杨忠的儿子而已。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李渊自幼生活条件优渥,这点自然就不用多说了。然而,在李渊七岁这年,他却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李渊的父亲李昞,因病去世了。
李昞父亲的去世,给当时年仅七岁的李渊,带来了太大的冲击。一方面,当时七岁的李渊,便继承了父亲留下的唐国公这个爵位。另一方面,因为失去了父亲,李渊的成长也不再一帆风顺。好在当时李渊母亲家里这边,实力还比较强,多伸以援手。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野史当中,会记载了李渊是隋文帝杨坚养大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记载也不能算全错。因为当时作为小姨夫的杨坚,确实对李渊照顾颇多,视若己出。
而到了李渊十五岁这一年,李渊便迎来了人生的第二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随着当时北周朝堂内部的权力倾轧,杨坚掌握了大部分权力,逼迫当时的皇帝宇文阐禅位给自己,自己登上了皇位。
在李渊十五岁这一年,隋朝建立了。
隋朝的建立,对于李渊来说,改变应该还是比较大的。毕竟,坐上皇位的,是他的小姨夫。杨坚登基之后,李渊直接做了皇宫禁卫的头领,可见杨坚对他的信赖。稍大一些之后,便陆续做了谯(今安徽亳县)、岐(今陕西凤翔)、陇(今陕西陇县)三州的刺史,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事值得一提的。首先,在隋朝开国之后,李渊在长辈的安排下成了亲。和他成亲的,就是后来唐朝的开国皇后窦氏。不过,史书并未明确记载,李渊到底是何时和窦氏成亲的。但根据史学家们推测,应该是隋朝开国几个月之后。
这个时候,李渊应该是十五岁或者十六岁,而窦氏则应该是十二岁或者十三岁。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绝对算是童婚了。
第二,则是李渊的子嗣问题。
李渊24岁那年,生下了长子李建成,过了九年之后(也有说是十年)生下了李世民和李玄霸。在37岁的时候,生下了四子李元吉。
这四个儿子,都是李渊和窦氏所生。
2.青年峥嵘
隋文帝在位期间,有这位小姨夫罩着,李渊的日子过得还是比较舒心的。但是,到了38岁这一年,李渊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三个重要转折点。
这一年,杨坚离奇去世,杨广登基。
对于杨坚的去世原因,史学家争论了上千年,也没争论出个结论。不过显然,杨坚的死,和杨广有很大的关系。至于到底是不是杨广亲手勒死的,那就谁都不知道了。
而杨广的登基,对于当时已经38岁的李渊来说,同样是个大问题。
从杨广登基之后,李渊的经历来看,我们可以推断出一个结论:对于李渊这个表哥,杨广其实并不是太过信任。
杨广登基之后,历任荥阳(今河南荥阳)、楼烦(今山西静乐县)两郡的太守,后来又做了殿内少监、卫尉少卿。从这个升迁之路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异常。但是,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同期杨广相对信任的宇文述、虞世基等人,我们就会发现,李渊这个升迁之路,好像有点过慢了。
据史学家们的推断,李渊之所以升迁速度相对较慢,很大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和表弟杨广的关系一般。毕竟,早年杨广在争夺储君之位的时候,手段可不怎么光彩。再加上后来杨坚的死一直存疑,杨广和李渊的关系一般,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且,两人关系较差,还体现在杨广对李渊的猜疑上。
据《旧唐书.高祖本纪》所载,有一次隋炀帝命令李渊,去他巡行所到之地,李渊因病没有前往。当时李渊的外甥女恰好在后宫,杨广直接问她‘你舅舅为什么不来?是病的要死了吗?’同时,在《旧唐书.后妃列传》当中,也曾记载了李渊原配窦氏,奉劝李渊献马给杨广的事情。后来,李渊不得不开始自污,饮酒受贿,以保太平。
从这些事情当中,我们都可以看得出来,杨广对李渊其实并不怎么信任。
但是,不论如何,李渊毕竟是杨广的表哥。到了隋朝末期,随着各地烽火遍起,杨广也是捉襟见肘。到了这个时候,就算他再怎么不信任李渊,也只能对其多加重用了。
大业九年,隋炀帝远征高句丽,李渊负责在怀远督运粮草。同年,杨玄感起兵谋反,李渊奉命镇守宏化郡,兼知关右诸军事。
大业十一年,李渊调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上任之后,先是击败了当地的农民起义军,收编了近万人。然后又降服了绛州柴保昌部,收编了数万人。李渊也因功升迁为右骁卫将军。后来突厥犯边,李渊又率军击退了突厥,声威大振。
大业十三年,隋炀帝移驾江都,李渊奉命任太原留守、洛阳宫监,成了太原地区的实际最高长官。到了这时,李渊不但已经有了自己的老巢,而且有了相当规模的亲信人马。
3.太原起兵
对于李渊是如何起兵的,史书记载的很详细。但恰恰是这种详细,完全经不起后世的推敲。
按照史书记载,李渊的起兵,其实是被李世民给推上去的。当时李世民私下广交豪杰,然后又串通晋阳宫副监裴寂、晋阳县令刘文静等人,给李渊下了个套。让李渊夜宿晋阳宫,睡了杨广的女人,这才使得李渊不得不走上起事的道路。
但是,史书上的这种说法,细想起来,其实很难经得起推敲。
李渊是大业十三年起事,这一年,李世民应该还不到十九岁,或者刚满十九岁!
一个十九岁的孩子,能有那么深的心机,去做这些事情吗?就算他有这个心机,时间允许吗?从正史上的其他记载来看,李渊应该是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结交各路豪杰。当时的李世民,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能做什么?
唯一的可能,就是历史后来被人改动过。
至于为什么改动,原因其实也不复杂。首先,当时以李渊的身份,未必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做一些事情。所以,有些事情他在背后主使,让儿子出面,也是很正常的。
另一方面,后来李世民登基的手段,可不怎么光彩。为了强调自己即位的合法性,李世民一度曾想让自己做唐朝的开国皇帝,只不过他死后大臣们没有让他如意而已,只是让他做了太宗。而据史书上的蛛丝马迹来看,李世民后来是暗示过史官,改动过历史的。这样的话,将太原起兵之前的一些功劳,归到他的身上,对他就有了很大的好处,自然也就有了动机。
所以,李渊起兵前最大的可能,就是李渊看到杨广一通乱搞之后,已经预料到隋朝可能会亡,于是暗中结交各路人马,为自己将来的起事做准备。不过,后来李渊的这种行为,被杨广察觉。为了自保,李渊不得不开始自污,同时隐于幕后,让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二人站到台前。
这是最大的可能。
不管怎么说,在大业十三年之前,李渊确实是做了很多准备。而当他担任太原留守之后不久,又一件事情的发生,让李渊不得不开始起事了。
这件事,不是什么李渊夜宿晋阳宫,睡了杨广的女人。这种事对于当时的李渊来说,真的不叫什么大事。身为晋阳留守,同时又是晋阳宫监,而且副监还是他至交。如果李渊愿意,就算是被儿子坑了,完全也可以轻松让所有知道这件事的人消失,根本用不着起兵。
真正迫使李渊起兵的,除了当时的局势已经坏到极点外,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李渊治下的鹰扬校尉刘武周,在驻守当地发动兵变,自己起事了!这件事发生之后,杨广勃然大怒,要把李渊提到江都去问罪!
这个反应,是不是有点不太合理?
照理来说,李渊治下的校尉谋反了,而且还勾结突厥自立为天子。杨广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是应该派距离最近的表哥,去围剿刘武周?为什么反倒会令人去抓李渊到江都问罪呢?
显然,杨广当时并不是要治李渊的渎职之罪!而是因为他已经开始怀疑,李渊是不是跟刘武周串通好了!这场兵变,根本就是李渊自己想谋反!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隋炀帝的这个猜测,应该是错误的。当时的李渊,确实和刘武周没什么勾结。不过,李渊想要起兵的这个想法,确实是存在无疑的。而当时杨广想要抓李渊去江都问罪这件事,也成了李渊起兵的直接原因!
如果不起兵的话,到了江都就是必死无疑的下场了!都到这个地步了,鬼才会继续做你的老实表哥?
于是,在大业十三年二月,刘武周兵变起事。三月,杨广要提李渊到江都问罪。得到消息后,李渊以预防突厥南下为由,开始就地招兵买马。五月中旬,李渊以勾结突厥罪,干掉了当时晋阳郡丞王威、武牙郎将高君雅。至此,太原周边便彻底成了李渊的地盘。
七月,李渊率军三万,在太原正式起事。
4.逐鹿天下
从准备起事到真正起兵,仅仅只有四个月的时间。短短四个月时间,就招募了三万人。要说李渊不是早有准备,真的是鬼都不信了。
而相对于隋末其他势力,李渊的起事准备,算是做得比较充足了。李渊在起事之初,就定下了先取长安以定关中,然后再取天下的策略。
因为准备较为充足,所以李渊统一关中的过程,算是较为顺利的。
李渊起兵之后,打出了拥立代王杨侑为帝的旗号。当时因为杨广已经南下江都,关中地区守卫不足。而当时的中原地区,以李密为首的瓦岗军,又在和王世充死磕,无暇顾及关中。所以,李渊大军一路势如破竹。仅仅四个月之后,就一路攻入长安,控制了关中大部分地区。
然后,就到了大业十四年。
正当李渊刚刚攻下长安,平定关中之后没多久,大业十四年三月,江都政变爆发,杨广被麾下的禁军给勒死了!
杨广这一死,天下彻底大乱。
杨广在的时候,隋朝旧部好歹还有一个主心骨。但杨广一死,各地纷纷独立,天下彻底分崩离析了。而此时的李渊,因为先一步掌控了关中地区,在隋末的众多势力当中,已经算是最大的一个了。
当时天下最强的四家,是关中的李渊、洛阳的王世充、瓦岗的李密和接手杨广旧部的宇文化及这四家。
杨广死了之后,各地割据势力的动向,也开始迅速变化。
中原地区,正在死磕王世充的李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直接和王世充握手言和,转头去和宇文化及玩命。不过,等李密好不容易打垮了宇文化及之后,王世充却已经彻底恢复了元气,趁机打垮了李密。
李密因此不得不暂时归降李渊,后来又想反叛,却被李渊给干掉了。
而身在关中的李渊,在中原三家大战的时候,主要对手是西边的薛举。说起这个薛举,也实在是个猛人。在隋末众多势力当中,他是唯一一个正面打垮过李世民的猛人。李渊当时派李世民正面进攻薛举,结果不巧的是,当时李世民正好生了病。于是,薛举趁着这个机会,大败唐军,李世民也只能灰溜溜的返回了长安。
当时的薛举,在击败了李世民之后,已经准备率军直取长安。不过,非常离奇的是,在这场战斗结束后,仅仅过了不到半个月,薛举就得了一场急病,直接病死了!
没了薛举的西凉,实力大打折扣。等到又过了几个月之后,病愈之后的李世民,再次率军讨伐的时候,直接一战打平了薛举,然后又迅速平定了整个西部地区。
等到李渊拿下了关中和西边之后,中原地区,三家大战也分出了胜负。王世充成了最后的赢家,同时,山东的窦建德,趁着这三家大战的期间,实力迅速扩张,并且在瓦岗军和宇文化及相继灭亡后,接收了大量原属于他们的力量,一跃成为和李渊、王世充并驾齐驱的天下三强之一。
当然,这里面,还是以李渊实力最强。
接下来,李渊就派李世民率军征讨王世充。王世充自然不敌,直接向窦建德求救。窦建德倒也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更希望李渊和王世充两败俱伤之后,自己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并没有着急去救援。知道李世民已经把王世充打得半残,彻底围住了洛阳城之后,这才倾尽全力,率兵十余万前去摘果子。
但是这一次,窦建德明显想错了。因为他打死都没想到,李世民那么能打!
在听说窦建德来源后,李世民分兵两路,一方面让他四弟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另一方面,自己仅率领数千骑兵,前往虎牢关阻击窦建德。在这场虎牢关大战当中,李世民以数千兵马的实力,干掉了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而且生擒了窦建德!
李世民一战封神!
眼见着窦建德被打垮,王世充再没了希望。就这样,李渊一口气吞下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这两家。
或者准确来说,是三家。
因为在和王世充、窦建德两家死磕的时候,李渊为了防止南方的萧铣,派兵北上捣乱。让李孝恭、李靖为帅,率领大军南下阻击萧铣。从当时李渊的布置来看,李渊或许只是想让他们暂时阻挡住萧铣的北上。但是谁都没想到,统军的李靖,会那么能打!这一战,李靖直接打垮了萧铣,干掉了南方最大的一个势力。
就这样,李渊连续干掉了几家之后,已经坐拥三分之二的天下了。统一中原之势,已经势不可挡。
不过,接下来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因为当时李世民打垮窦建德之后,对窦建德旧部杀的太狠,所以李世民撤退后,逼得窦建德旧部再次起义,拥立刘黑闼为主。李世民不得不再次率军出击,打垮刘黑闼。而南方,则由李靖、李孝恭率军,在收拾了一些杂七杂八的势力后,又在武德七年打垮了辅公祏,彻底平定了南方。
至此,天下彻底统一。
从太原起兵开始算起,李渊一共用了七年时间,彻底统一了天下。相比其他几个大一统王朝的统一过程,李渊无疑是最快的一个。
5.家事内乱
李渊这个人,虽然征战天下是一把好手,但处理起家事来,显然不太擅长。
尤其是,李渊的原配窦氏,早在李渊起兵之前,就已经去世了。这使得李渊儿子们的关系,变得更加难以处理。
在起兵之初,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因为有着共同的敌人,或许还比较团结。但是随着李世民战功越来越大,两人之间的裂痕开始变得无法弥补。
在唐朝统一的过程中,李渊大部分时间,都是坐镇中枢,统一调度。而那些硬仗大仗,至少有一半,都是李世民亲自指挥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李世民的大哥李建成,在真正的历史上其实远不像演义小说里那么窝囊,甚至可以说,是极其英明,丝毫不逊色于李世民。只不过,因为他身居太子之位,常年和李渊坐镇中枢。所以,唐初的那些军功,就大部分都落到了李世民手里。
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
身为太子的李建成,虽有年长的优势,在军功上却远逊色于李世民。
李渊注意到这一点,应该是在武德四年之后,也就是李世民打赢了虎牢关大战之后。虎牢关大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算是唐朝的定鼎之战。因为在这一战之后,李渊统一天下,已经是大势所趋,区别只在于时间长短。从这个时候开始,李渊就已经有意识的想要限制李世民的兵权。但天不随人愿,接下来,刘黑闼又举兵作乱,导致李渊不得不再次放手。
而从武德六年开始,李渊对李世民的限制,已经非常明显了。就连突厥南下,都不再愿意让李世民为帅。
李渊的这种考虑,倒也不是因为偏袒谁,只不过是为了皇位继承而已。毕竟,李建成年长近十岁,又是一个仁德的太子。维护太子的地位,是李渊作为皇帝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所以,从武德六年开始,李渊就开始一边限制李世民,一边扶持李建成。
对于李建成,李渊不但把魏征、薛万彻之类的能臣名将,纷纷派到他的太子府上任职,还让李建成去和那些传统的关陇世家打交道,以求取得他们的支持。而对于李世民,李渊除了限制他的军权之外,还尽可能的削弱他麾下的势力,将原属于他麾下的房玄龄等人,纷纷找机会或调离,或贬黜。
所以,历史上真正的武德九年,也就是玄武门爆发之前的唐朝中枢,其实远不像小说里描述的那样。
当时的长安,大部分其实都由李建成控制。李建成麾下直接控制的军队,就超过了三千人,而且还控制了半数的长安城防军队。至于李世民,满打满算其实也只有天策府直属的那不到一千人而已。
当时那场皇位争夺战当中,因为李渊的偏袒,李建成其实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
但是李渊做梦都没想到,李世民会那么狠,直接发动政变,干掉自己的大哥。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杀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逼迫李渊禅位给自己。史称玄武门之变。
6.李渊的暮年生活
玄武门事变发生的这一年,李渊正好年满60岁,已经是一个老人了。
作为一个老人,却又经历了儿子之间的相互残杀,深受丧子之痛,李渊的痛苦,可想而知。
但是,玄武门事变后,当时的李渊,除了禅位给李世民之外,却再没了任何办法。
一方面,李世民在中下层的军队当中,威望极强。政变发生后,他很快就接管了长安的全部城防。就算李渊是皇帝,也不能在武力上和他这个二儿子抗衡。
另一方面,李渊和原配窦氏,一共育有四子。其中,三子李玄霸,过早夭折,仅剩下了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这三个儿子。而除了这三名嫡子之外,李渊其他的庶子,当时年龄最大的,也只有九岁而已。
就算李渊可以干掉李世民,其他的庶子,也会因为年龄太小,无法即位。就算勉强即位,也会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到时候,好不容易统一的李家天下,就会再次天下大乱。
所以,当时的李渊,除了禅位给李世民之外,已经没了其他的选择。
六月初四,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六月初七,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初九,李渊正式禅位给了李世民。
退位之后的李渊,虽然不再是皇帝,但也算是难得清闲了起来。在退位之后,李渊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又活了近十年的时间。
退休之后的李渊,最开始的几年,是在太极宫中生活,后来又搬到了大安宫。后来到了贞观八年,李世民为了孝顺李渊,想要给李渊建一座独立的宫殿,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大明宫。不过,这座大明宫,直到唐高宗李治的时候,才彻底建成,李渊其实根本就没享受过。
在搬到大安宫之后,李渊就极少在出现于人前,只有一些重大宴会才会出席。对于李渊的这种表现,后世史家罕见的并没有太多争论。有的人认为,是李渊心灰意懒,不愿意在出来了;有的人认为,是李世民限制了李渊的出行,变相将他软禁起来;还有的认为,是李渊年龄过大,身体不适。
这些,其实都无所谓了。
因为这个时候的李渊,已经不再重要,无法再对历史产生太多影响了。
他能做的,就只有看着自己的二儿子,在曾经属于自己的位置上,做出无数英明的决策,最终建设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盛世。
贞观九年五月六日,李渊病逝于长安垂拱前殿,享年七十岁。庙号高祖,安葬于献陵。
对于李渊这复杂的一生,后人可以做出无数的评价,但好像却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定论。
李渊的一生,到底算是过的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