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的原配皇后大多惨淡收场,为什么会这样?
唐朝皇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为什么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后,所谓“守节”“裹脚”等逐渐成为束缚女性枷锁,故而,相比较而言,宋元明清之前的唐朝,女性地位要高一些,能够出一位女皇帝,也足见当时的社会风气要比后世开明得多。但在这个女性地位相对较高的朝代却出现了历朝历代难得一见的奇景,那就是皇帝的原配竟然大多都惨淡收场。
唐朝中后期出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那就是皇帝基本不立后了,尤其是唐宪宗之后,连皇帝在登基前是否有原配妻子似乎都存在疑问,所以唐朝有据可查的原配妻子的也就十一位皇帝(除去殇帝),也便是从唐高祖到唐宪宗这十一位天子,其中唐德宗非常特殊,剩下的十位皇帝原配中,得以善终的只有两位。
辅创大业,她们是丈夫心中的白月光
唐朝的第一位皇后是谁?笔者以前会脱口而出,唐高祖的窦皇后,其实不然,唐朝第一位实际意义的皇后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因为窦皇后在唐高祖李渊登基前就逝世了,李渊为了纪念原配窦氏,故而开国之时没有册立皇后,而是追封原配为穆皇后,后来虽然中意于宇文昭仪,但昭仪坚辞不受,故而李渊18年宫廷生活并没有册立皇后。
窦氏出身华贵,她的父亲窦毅是魏周隋三朝的大将,她的母亲更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亲生女儿,她自幼受到舅舅周武帝的重视,嫁给李渊后,为他生育了四子一女,窦氏德望出众,深得丈夫李渊的垂爱,可她终究是有皇后之运而无皇后之命,隋大业九年去世,年45岁。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河南洛阳人。其先魏拓跋氏,后为宗室长,因号长孙。高祖稚,大丞相、冯翊王。曾祖裕,平原公。祖兕,左将军。父晟,字季,涉书史,趫鸷晓兵,仕隋为右骁卫将军。—《新唐书后妃传》
长孙皇后自不必说,也是出身华贵的大家闺秀,她的先祖是北魏宗室,她的母亲又是北齐宗室女,长孙家族在魏、周、隋、唐四代可谓是极尽尊贵。
长孙氏嫁给李世民后,以贤德闻名,成为皇后之后,她更是堪当一代贤后楷模,她的辅助是李世民能够成就大业的重要原因,她本人也深得李世民爱重,为她诞育了三子四女,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崩逝,李世民悲痛万分,追封她为文德皇后,须知,长孙皇后最初的谥号就是“文德”,不是因为李世民去世后谥号为“文皇帝”长孙皇后系夫谥才称“文德”,也足见李世民对爱妻的追思。自此后,唐太宗再不复立后。
窦皇后和长孙皇后皆是她们丈夫心中的白月光,按说也是给唐朝帝后开了一个好头,但谁又能知道,自此后唐朝所有皇帝的原配都走上了一条“被诅咒”的道路。
奇哉怪也,八代皇帝原配皆无善果
唐高宗李治的原配是他在晋王时期所纳的王妃王氏,王氏出身华族太原王氏,父祖舅等皆为隋唐重臣,李治成为太子后,册封王氏为太子妃,萧氏为良娣,继而李治登基,王氏为后,萧氏为淑妃,她们二人争斗频频,最后却都落败于武氏之手。
唐中宗李显的原配赵王妃更是凄惨,她没有做错任何事,只是因为公公唐高宗对她的母亲常乐公主(高祖李渊女,李治的姑姑)格外尊重和厚待让武皇后不满,武皇后动不了常乐公主,就把怨气都撒在了儿媳妇身上,将她囚禁起来,活活饿死。
赵妃的妯娌刘氏也好不到哪去,她起初是相王李旦的王妃,李旦即位后册之为皇后,武则天登基为帝,李旦降为皇嗣,刘氏被降为皇嗣妃,不过三年,婢女团儿诬陷刘妃和侧妃窦氏(李隆基生母)诅咒武则天,二人皆被武则天所杀。
李隆基的原配王氏是辅佐丈夫成就帝王大业的幕后功臣,待到李隆基江山稳固,他也不像当年那样待王皇后了,王皇后因为无子,地位本就不稳,武惠妃又对皇后宝座虎视眈眈,王皇后的哥哥求来一个神符,上面写着唐玄宗的名讳,据说佩戴可以保佑王皇后生子,王皇后求子心切日夜佩戴,不知何人诬陷王氏魇镇皇帝,李隆基就因此废掉了王皇后。
唐肃宗李亨的原配韦氏是他当太子时的太子妃,当时,奸相李林甫曾力荐武惠妃之子寿王李瑁为太子,故而对李亨非常忌惮,于是寻机诟陷太子妃的哥哥刑部尚书韦坚,李亨为了避免被牵连,向玄宗提出与太子妃离异,玄宗也觉得李林甫做得有些过了,就同意了此事。韦妃与李亨离异后削发为尼,在安史之乱时逝世于失陷的长安城。
唐代宗李豫的原配崔氏是杨贵妃的外甥女,她“成也家世,败也家世”,马嵬坡之变后失去丈夫宠爱,待李豫收复长安后不久去世。按说崔氏虽然跋扈,但并无罪过,还为代宗生有儿女,李豫也应当追封为皇后,但根据史书分析,崔氏只被追封为贵妃,她的女儿就是唐宪宗郭贵妃的母亲升平公主,不过因为史料不全,不可完全印证。
唐德宗李适非常特殊,他的父祖、子孙皆有原配妻子,但不知为何,史书没有记载他是否有原配,虽然唐宪宗之后的皇帝在登基前似乎确实没有正妻,但李适就很奇怪了,史书就是如此,没有记载不代表没有,只能说存疑。
唐顺宗李诵的原配萧氏也是出身华族,先祖是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母亲、祖母都是公主,她的母亲郜国公主因为是太子妃之母,待遇自然格外优厚,这招到了其他宗室嫉妒,故而向皇帝李适告发郜国公主勾结党羽、暗中诅咒,李适震怒,李诵为了自保,不得不效法曾祖父李亨,与太子妃离异,但李适没有放过萧氏,将她赐死。
唐宪宗李纯的原配郭氏按说终于跳出了前面这些厄运,她的母亲升平公主是唐代宗嫡女,父亲是重臣郭暧,祖父更是兴唐名将郭子仪,这样的出身可以说是贵不可言,可是李纯即位后因为忌惮郭氏的家世,就是不立她为皇后,只立为贵妃,还是儿子即位后才尊为太后,后来又成为了太皇太后,虽然不圆满,但还算可以接受。
谁知孙儿武宗去世,宦官又迎立光王李忱即位,她与李忱生母郑氏并为皇太后,史书记载其白天登勤民楼欲自尽,被拦阻后当夜暴崩,最终没能跳出高宗以来历代皇帝原配惨淡收场的怪圈。
须有一问,为什么如此?
相比其他朝代,唐朝皇帝的原配命运要坎坷得多,别的朝代也偶有此类事件发生,但亦无唐朝这样连续八代九君原配皆如此不幸,细细想来无非是三个原因:
《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不其然欤!—《旧唐书后妃传》
其一,嫡长子继承制在唐朝有而不用。嫡长子继承制自周代定型,延续两千余年,即使是采用“秘密立储”方法的清朝,嫡长子继承的思想也影响了好几位皇帝。在唐朝,真正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唯有唐顺宗一人,唐穆宗李恒虽然是郭贵妃长子,但郭贵妃并非皇后,李恒的嫡长子身份有些似是而非。即便条件再宽松些,以嫡子身份继承帝位的也只有高宗、中宗、睿宗。
唐朝开国之初,享有礼法优势的李建成和功高震主的李世民围绕继承权展开争夺,最终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其后李承乾被废,李泰也被李世民抛弃,选择了李治;李旦再度即位后,嫡长子李宪主动让贤于三弟李隆基;肃宗李亨册张氏为后,却不册其子为太子;代宗即位,在没有明确废黜嫡妻崔氏身份的前提下,册封长子李适为太子,而不选择崔氏之子;唐宪宗登基,册立长子李宁为太子,而不选原配郭氏之子。如此种种,实则废置了延续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以功劳定天下,谁功劳大谁当继承人似乎成为了唐朝的某种不成文规定。既然如此,嫡长子的生母又怎么会得到重视呢?
武室、韦宗,几危运祚。东京帝后,殁从夫谥,光烈、和熹之类是也。高宗自号天皇,武氏自称天后,而韦庶人生有翌圣之名,肃宗欲后张氏,此不经之甚,皆以凶终。—《旧唐书后妃传》
其二,原配家世大多非常高贵,令皇帝、丈夫也会忌惮。唐朝皇帝的原配大多出身豪门官宦,有的母亲是公主,祖母也是公主,在这些不幸的原配中,因家世而出问题的就有中宗原配赵氏、肃宗原配韦氏、代宗原配崔氏、顺宗原配萧氏、宪宗原配郭氏,虽然具体情况不同,但华贵的出身似乎也成为了她们的枷锁。唐朝自武则天、韦皇后擅权后,对帝王、储君的正妻皆有防范,就这样还是出了肃宗张皇后之事,代宗当太子时,时时感受到张皇后的压迫,所以代宗即位后也便不册立皇后,而且从此以后唐朝对储君的正妻采取了更严厉的态度。像唐顺宗的萧太子妃,如此华贵的出身,萧家更是族人、门生遍布朝野,作为皇帝的李适怎么不担心大唐再出一个武则天。
其三,无数偶然组成的必然。唐朝皇帝原配连续八代皆惨淡收场有上面的必然因素,但中间也有很多偶然因素,比如唐高宗王皇后、唐玄宗王皇后无子,倘若这两位王皇后生育了儿子,历史的走向定然大不相同。自唐代宗后,皇帝不册皇后几成定制,而嫡妻之废又与不册皇后相互影响,终成如此情形。
相比宋元明清,社会风气更为开放、包容的唐朝,女性的地位确实要高一些,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在唐朝,女子可以相对自由的改嫁,从一而终、做贞洁孝妇的思想并非社会的主流,但即便如此,那些女子一旦涉及到了皇权,也会受到无情的碾压,武则天给唐朝乃至唐朝以后的女性树立了一个高不可攀的形象,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出现在唐朝不是没有原因的,但或许正因为武则天,她之后的宫廷女性都受到了丈夫乃至公公的格外关注,这样反而酿成了一场场悲剧,思来又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