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宦官专权现象严重,他们为何如此猖獗?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如果皇帝将君主权力赋予一部分给宦官,让他们去干预朝政,就会形成宦官专权。唐朝中后期,宦官干政现象严重,甚至到了可以直接废立皇帝的地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为什么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宦官之所以能够控制皇帝,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唐朝宦官手里是有兵权的。
不光唐朝宦官是这样,历史上其他几个宦官掌权的朝代,比如东汉和北魏,也都是如此。如果宦官手里没有兵权,最多也就只能把持朝政。类似明朝的魏忠贤这样,基本上就已经是极致了。但是因为手里没有兵权,日后总有被清算的一天。
而有了兵权之后,那就完全不一样了。拥有兵权的宦官,不但可以把持朝政,还能进一步干涉皇帝的废立,甚至直接干掉皇帝。
这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因素,就在于宦官手里有没有兵权。
至于唐朝宦官手里,为什么会有兵权,这就涉及到唐朝的特殊历史了。简单来说,宦官手里的兵权,就是唐朝皇帝给的。而唐朝皇帝之所以会给宦官兵权,则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制衡地方的节度使。
唐朝宦官掌权这件事,还得从唐玄宗时代说起。
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在唐玄宗时代以前,唐朝没有出现过任何一个有名的宦官。唐朝初期的宦官,基本上就是宦官最基本的定位。他们的责任就是服侍皇帝,给皇宫内部打扫一下卫生。至于其他领域,那真就是一点权力都没有了。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宦官的定位,第一次出现了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原因,则是因为在唐玄宗时代,唐朝的军事制度开始变了。
在唐朝初期,唐朝基本执行府兵制的军事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兵农合一。国家要打仗了,直接从地方募集士兵,然后带到前线去打仗。而如果前线没有战争了,就直接把这些军队解散,让士兵们回家种地。
这种制度,可以尽量降低国防开支,甚至让士兵们自己养活自己。唐朝能够快速统一天下,这种制度无疑是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到了唐玄宗时代,这套制度逐渐失效了。
因为在唐玄宗时代,唐朝版图实在太大,需要长时间在边境驻军。因为需要长时间驻军,士兵们就不可能经常轮换。而且,府兵制存在的基础,是国家手里有大量的土地。也就是说,这些士兵不打仗了之后,国家得有足够的土地,让他们去种地。
但是到了唐朝中期的时候,因为土地分配的都差不多了,国家手里也没有多少剩余的土地。所以,府兵制的存在基础,就开始逐渐崩溃了。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在唐玄宗时代,唐玄宗不得不对旧有军制进行改革,在边境设置常备军团,并且允许士兵们在边境就地屯田。但这样一来,势必会导致边境军镇过于独立,这就为后来的安史之乱,以及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埋下了一个伏笔。
当然,唐玄宗也没有那么傻,不会真的把大量的边境军队,完全都交到一个人手上。对此,当时的唐朝,设置了双保险。第一个保险是节度使制度。节度使其实并不是一个常设官职,而是一个类似于后世的钦差大臣一样的官职。在这种制度下,如果边军有了战事,唐朝中央会派信任的大臣前往边境,率领军队打仗。等到仗打完了,再回京城做官。如果仗打得好,甚至还可以直接升任宰相。
但可惜的是,后来因为奸相李林甫的阻碍,再加上边境战事频发,导致那些节度使不得不常年留在边境。所以这第一道保险,就此失效了。
而第二道保险,便是所谓的监察制度。
边境将领拥有大量军队,唐玄宗自然不可能不派人去监视。但这样一来,派谁去监视,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派皇族或者大臣们去,势必会到这其中产生拉帮结派的问题。所以,唐玄宗就把目光投向了自己身边的宦官。
相比大臣和皇族,宦官在唐朝前期,基本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再加上唐玄宗本人对身边的宦官,影响也不错。所以,在这之后,唐朝的宦官就有了巡视军队,监察边军将领的权力。
这个权力下放之后,唐朝的宦官瞬间就开始崛起了。而且,唐玄宗因为个人经历的原因,早年间经历了各种内斗,所以非常喜欢频繁的派人去监察。这样一来,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
唐玄宗时代,最有名的宦官是高力士。不过,高力士本人还真不是一个坏人,而且高力士也没做过去下面巡视的工作。反倒是下面有些宦官,借着巡视的名义,向下面的将领大肆收受贿赂,结党营私。
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玄宗让大将高仙芝,率兵驻守在潼关,抵挡安禄山叛军的进攻。按照惯例,当时唐玄宗自然要派宦官去前面监军,这个被唐玄宗派往潼关的太监,名叫边令诚。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边令诚早年和高仙芝关系不太好。所以此时的边令诚,就把这个机会,当成了自己报仇的机会。到了前线之后,直接利用自己的监察权,向唐玄宗打小报告,说高仙芝克扣军饷,消极怠战。正是因为这个宦官的诋毁,后来唐玄宗一怒之下,让边令诚砍了高仙芝。
如果高仙芝没死的话,安史之乱后来或许也不会闹得那么大。
在唐玄宗时代,宦官还只是皇帝的耳目,最多也就只是狐假虎威而已。但是,安史之乱以后,宦官的权力就更大了。因为在安史之乱当中,负责平叛的唐肃宗,早年曾经受过身边宦官李辅国和程元振的恩惠。而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唐肃宗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便只能把自己身边的军队,交给这些宦官指挥。
唐肃宗的这个决定,也不能说他是昏庸。因为按照当时的局面来说,如果不给宦官,给其他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的儿子,唐肃宗都有可能被彻底架空,甚至直接被干掉。但问题是,兵权这种东西,给出去之后,想收回了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在这之后,唐朝的宦官集团,开始拥有兵权了。
在唐肃宗时代,掌权的李辅国和程元振,已经很嚣张了。而到了唐肃宗晚年的时候,这些宦官甚至可以直接决定,立谁做皇帝。唐肃宗之后的唐代宗,就是在李辅国等人的鼎力支持下,后来才能即位。
但同时,唐代宗即位之后,也意识到李辅国等人的权势过大,想要除掉他们。但问题是,想要除掉李辅国他们这些宦官,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就是以宦官制宦官,扶持新的宦官,去打压和刺杀李辅国他们。
因为除了宦官之外,不管是外戚还是皇室宗亲,亦或者是下面的文官,就当时的局势来说,重用他们的后遗症,都要比重用宦官更大。而且,当时手握兵权的宦官们,非常敏感,也不会给唐代宗这个机会。
唐代宗掌权的时候,唐朝宦官的地位稍稍有所下降。但同时,宦官集团的兵权,却并没有被彻底削除。因为唐代宗也无法解决自身安全问题。保护他安全的中央禁军,只有宦官最适合控制。交给其他人的话,都会威胁到他的安全。
当然,此时的宦官,还仅仅只是依附皇帝的存在,在皇权构成的体系当中,处于一个附庸者的地位。真正让唐朝宦官彻底做大的,其实是后来藩镇割据的状态。
唐代宗之后,接下来的唐德宗,只能算是守成之君。既没有解决宦官掌权的问题,也没有削除地方藩镇。同时,因为藩镇割据的时间越来越长,地方藩镇的实力也越来越强。所以,到了唐德宗去世之后,唐顺宗即位的时候,唐顺宗刚刚打算改革,重用了柳宗元等人,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但他的这些新政,同时触及了宦官和藩镇的权力。
所以,唐顺宗即位后仅仅两百多天,中央宦官俱文珍等人,便联合地方藩镇,一起逼迫唐顺宗禅位给了唐宪宗。因为这场废帝风波,宦官集团的势力再一次大大增强了。
而到了唐宪宗时代,唐宪宗本人还是比较有能力的。唐宪宗成年之后,很快就利用自己的手腕,反过来打压了宦官集团,握紧了中枢大权。但接下来,在削除藩镇的时候,唐宪宗却发现,以往的手段不太管用。之前的唐朝皇帝,想要削除藩镇,都是扶持其他藩镇,然后利用新扶持的藩镇,打压以往强大的藩镇。但旧藩镇被打倒之后,新藩镇又再次做大。这样一来,藩镇问题就成了死循环。
所以,唐宪宗掌权之后,另辟蹊径,决定建立一支强大的中央军,以此来消灭地方军队。后来,在唐宪宗的大力建设下,唐朝的中央军,战斗力迅速提升,最终打服了各地的藩镇。但这样一来,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这支强大的中央军,又该由谁来统领呢?
答案显然只能是宦官。因为除了宦官之外,任何一方势力掌权,比如外戚、皇族或者传统的士族集团,一旦他们控制了这支军队,都会威胁皇帝。只有宦官,他们只能依附皇权存在。就算把持大权,宦官自己不可能做皇帝,未来皇帝还有可能把权力收回来。
所以,就这样,到了唐宪宗之后,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宦官集团直接控制了强大的中央军。因为中央军比较强大,所以宦官集团的权力也空前强大。不但可以架空皇帝,甚至还可以直接影响皇帝的废立。而唐宪宗本人,后来也是被宦官刺杀去世的。
究其根本,唐朝宦官的强大,就是因为他们手里有兵权,而且麾下军队的实力还很强。而对于强大的宦官集团,唐朝皇帝还必须尽可能地倚重。因为到了唐朝中后期,唐朝皇帝必须依靠宦官集团,来制衡各地的藩镇,保证国家的存在。
这就是唐朝宦官控制皇帝的真相了。
不过,这种控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依然是狐假虎威。宦官因为自身特殊性,就算手握大权,也没办法篡位登基,所以只能依附唐朝皇帝存在。而一旦唐朝中央军被消灭,唐朝中央彻底失势,那唐朝宦官的权势,自然也就到头来了。
这就是为什么,到了唐朝末期的时候,随着黄巢大军攻入长安,灭了强大的中央军之后,原本猖獗的唐朝宦官,瞬间就消失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