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烛影斧声”之谜,赵光义是如何登基的?
下面由为什么小编给大家带来烛影斧声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赵匡胤大病,召晋王赵光义议事(另有记载说,是召太祖第四子赵德芳进宫商议后事,被晋王知晓后未召进宫),左右不得闻。席间有人遥见得烛光下光义时而离席,有逊避之状,又听见太祖引柱斧戳地,并大声说:"好为之"(另有记载说"好做,好做")。后晋王光义继位,史称太宗。开宝九年(976年)十月二十日夜。室外朔风怒号,大雪纷飞;室内灯光摇曳,暖气融融灯光下,两个衣着华丽的中年人正对坐着饮酒。他们就是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和他的弟弟晋王赵光义。看来,这兄弟俩有什么军国大事要商,他们把所有的宦官、宫女都屏退了。
宦官、宫女们量他在远处守候着,以备随时应付皇上的呼唤。起初,从灯影中,宦官、宫女们看见这兄弟二人酌酒对饮,边饮边说些什么。后来,只见赵匡胤拿着什么东西指向赵光义的那一边,赵光义急忙离席躲闪。又听见头触地声和如雷的鼾声。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烛影斧声 ”的故事。当夜,赵光义留在宫中。约摸五鼓时分,宫中传出消息:皇上驾崩了。拂晓,皇后、皇子及文武大臣赶到寝宫,只见宋太祖的尸体玉色温莹,就像用水洗过的一样。皇后、皇子自然有一番哭闹,宋太祖的另一个弟弟赵廷美也跟着悲泣出声,内侍们七嘴八舌地解劝。赵光义却悲而无泪。叹着长气说:“太后遗诏,皇兄有命,我只好担当皇帝的重任了。”
宋皇后一听便愣住了,接着索性大嚎起来。过后又拉着儿子对赵光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全托付给你了。”赵光义安慰道:“我当与你母子共保富贵,请皇嫂不要多虑。”于是,赵光义宣布即皇帝位,改元太平兴国。他就是宋太宗。宋太祖崩逝的那天晚上,人们只看到烛影之下赵光义离席似有退避之状,只听到有斧子戳地的声音,而不知他是怎么死的。宋太祖暴死以后,继承皇位的不是其长子赵德昭,而是大弟赵光义。这种不正常的传位方式,使人们有理由怀疑是赵光义杀死了自己的兄长。然而,宋太祖究竟是不是赵光义杀死的,史书里却没有明确的记载只有字里行间的暗示。于是,关于宋太祖的死因,便有了种种传说。
有人说,宋太祖当时已经病危,特地把赵光义叫去嘱托后事,让他继位,以保住赵氏江山。而宋太祖之死,则属于正常死亡。有人说,宋太祖是被赵光义害死的。赵光义在喝酒时暗中作了手脚,宋太祖是被毒酒毒死的。还有一种传说,说是当时宋太祖背上长了一个大疮,非常痛苦。赵光义入视时见一女巫正在用手为宋太祖捶背。他便抄起一把斧子向女巫砍去。那女鬼冷笑一声躲过,利斧反落在宋太祖身上,大疮虽被砍破,流血不止,宋太祖不久便死去了。赵光义这把利斧是为了砍鬼还是砍人,是为了解除宋太祖的痛苦还是为了自己早日当皇帝,那就谁也说不清了。总之,人们对于宋太祖的死因,作了这样那样的猜测、分析和判断。时至今日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烛影斧声”,成了千古疑案。宋太宗在即位之前并不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宋太祖死前也没有留下遗诏让他继位。只是宋太宗自己说,宋太祖临死前把他叫去嘱以后事。宋太祖到底说了什么谁也不知道,反正死无对证,宋太宗愿怎么说就怎么说,谁又能去辨别真假呢?但人都是有思想的,宋太祖死得那么突然,那么蹊跷。有那么多的疑点,人们不能不有所怀疑他们不敢公开揭短,只好背后私下议论尤其是宋太祖的弟弟廷美和宋太祖的儿子昭、德芳等人,更是觉得疑窦丛丛。宋太宗不是以皇太子的身份继位,心中一直忐忑不安,后来听到有人私下议论更是抓耳挠腮,没有办法。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也就是宋太宗即位的第六年,正在他对其继位不知怎么解释的时候,
在宋太祖朝担任过宰相的赵普突然上书朝廷,对宋太宗继位问题作了圆满的解释。据赵普说,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的母亲杜太后病重时,曾派人将他召去超普到后,杜太后屏退众人,室内只剩下杜太后、宋太祖和赵普三个人。杜太后向宋太相问道:“你知道你得天下的原因吗?”宋太祖答道:“儿臣之所以得天下,是靠祖宗的阴德和太后的福气。”杜太后道:“不对!周世宗使幼儿主天下,所以你才夺得了江山如果当时周氏立有长君,天下怎么会落到你的手里呢?所以,百年之后应传位光义光义传光廷美。宋太宗继位后,为避宋太宗讳,改名廷美光美再传你儿德昭,不可周世宗样让小孩子当皇帝。四海至广,万几至众,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也。”
宋太祖听了杜太后的话,连连点头称是:“母亲教诲,儿臣当谨记在心。”接着,杜太后又看了看赵普,对他说:“你要和皇上一同记住我的话,不可违背。说罢,杜太后命赵普于榻前写下盟书,纸尾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写完之后藏于金,特命谨密宫人掌之。赵普上书所谈的这件事,历史上称为“金匮之盟”。宋太宗接到赵普上书,当即在朝臣面前宣读。然后,又到宫中金中找到了这份誓书。当宋太宗将它从金匮中拿出来,抖掉上面的灰尘,展示给众臣看的时候,人们无不惊愕万分。有了这份誓书,宋太宗即位似乎无懈可击了。然而,所谓“金匮之盟”仍然让人怀疑万端。有人说,这份誓书已保存了二十年,赵普为什么不早一点拿出来呢?
有人说,按这份誓书所示,宋太祖早就决定传位于宋太宗为何不早些明示天下呢?有人说,杜太后既已有意于次子,为何不让宋太祖明令颁布天下,却让赵普写一份誓书偷偷地藏起来呢?更让人怀疑的事,杜太后死时,宋太祖才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而他的长子德昭也已经十一岁了。到宋太祖五十岁死的时候,德昭已经二十五岁了,小儿子德芳也已十七岁,根本不存在什么“幼儿主天下”的问题。难道是杜太后算出宋太祖一定要短命吗?于是,“金匮之盟”也就成了千古之谜。其实,拨开历史迷雾,一些所谓“千秋疑案”是可以揭开的。原来,赵光义不仅是宋太祖的亲弟弟,而且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时立有大功他首先让我们看看“烛影斧声”这个千古之谜。
是陈桥兵变的主要策划者和执行者,是他提前准备好黄袍,在陈桥驿披到了赵匡胤的身上,成为拥立宋太祖的主要功臣。因此,宋太祖非常器重他。宋朝建国后宋太祖任命赵光义为开封尹(都城最高行政长官),封他为晋王。朝会排班时,赵光义的位子排宋太祖对这个弟弟的礼遇也特别深厚,多次到他的府上叙兄弟之情,或请他到宫在众臣之首,以表示地位的崇高。中的酒对饮。晋王府第由于地势高,池子里经常缺水,宋太祖亲自督促工役千方百计解决水源问题。有一次赵光义病了,不省人事。宋太祖听说后,非常着急,赶忙前去探视还亲自点燃艾草,给弟弟热炙。赵光义醒后,觉得炙得头痛。宋太祖就用艾草炙自己,试验怎样炙才有效而不至于引起头痛。这样,整整大半天,宋太祖都呆在晋王府中,直到赵光义发透了汗,完全苏醒过来,才回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