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古时候鹿文化,逐鹿活动从商朝武丁开始流行

  鹿是一种有着美丽的外形、温驯的性格的动物,有着巨大的魅力,能让古今中外不断地称颂讴歌。接下来为什么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瑞兽,相传鹿又是一种长寿的仙兽。据晋代葛洪编著的《抱朴子》记载: “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

  因此,人们又用鹿来象征长寿。古人祝寿时常常画鹿与寿星送人,以祝贺长者长寿。又因“鹿”字和“禄”谐音,因而在一些吉祥的图案中,又以鹿表示福气或当官享受俸禄的意思。

  在儒家文化中,鹿也是帝王仁德的象征,白鹿的隐现常常被附会为检验帝王德政的好坏和上天意志的表现。

  在道教文化中,鹿又常常是仙人的坐骑,比如在道教神话中,南极仙翁的坐骑就是一只白鹿,所以鹿又被称为仙兽。

  “鹿”字又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撰写的特别传神,那歧出的角,长长的颈尤其传神。从目前已知的卜辞可知,鹿是商代第二十二位君主武丁(?-公元前1192年)最喜欢猎取的动物。

image.png

  在甲骨卜辞中,有关武丁“逐鹿”的记载屡见不鲜。而且,武丁在逐鹿前还预先要进行占卜,通过占卜了解逐鹿之日的天气情况以及是否有灾,没有灾才出外逐鹿。

  更有趣的是,商王武丁逐鹿之时,还要先派人出去侦察,如果有鹿,随即外出逐取。据卜辞记载,这位开创商代后期中兴的武丁是年复一年从不间断地逐鹿,乐此不疲。为了逐鹿,可以一连数日奔走在中原大地上。

  我国历史上从武丁开始流行的“逐鹿”活动,几乎为历代帝王所喜欢。并将鹿延伸喻指为“帝位” 、“国家政权”等。于是“逐鹿”之举,便成了历代政治家夺取政权的代名词。

  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记载:“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里的“鹿”,就是代指天下,而天下共逐之,也就是天下的俊杰都要“逐鹿中原”,以期自己能夺取天下。

image.png

  由于历代帝王大量捕鹿,使鹿这种美丽的动物到了汉代,几乎成了一种很难捕得到的稀有动物,因而汉武帝更是非常喜欢鹿。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有人杀了上林苑的鹿,他一气之下竟下诏要杀掉此人,幸好东方朔在旁婉言相谏,此人才得到了武帝的赦免,保全了性命。

  魏文帝曹丕一次出猎,有部下不小心,让鹿给逃掉了,曹丕大怒,竟然也要杀掉随行人员,后经苏则反复劝谏,才肯罢休。

  鹿也是一种喜欢群居的动物,人们将这种习性推及人类,以鹿比喻宾朋,以“鹿鸣”作为宴请宾客之乐。

  如我们熟知的《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名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序对此解释说: “鹿鸣,宴群臣嘉宾也。”因此,古人称招待嘉宾之宴为“鹿鸣宴”。

image.png

  到了唐代,“鹿鸣宴”更是成为新科举子庆祝的一场宴会,于发榜次日举行。因为宴会上要唱《诗经》中的“鹿鸣”之诗,以活跃气氛,所以取名“鹿鸣宴”,并从唐代一直传至宋代、明代、清代,在科举和教育文化体系中延续了一千多年。

  宋代大文豪苏轼还写有一首《鹿鸣宴》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新科举子榜上有名后的欣喜:

  《鹿鸣宴》 宋·苏轼

  连骑匆匆画鼓喧,喜君新夺锦标还。

  金罍浮菊催开宴,红蕊将春待入关。

  他日曾陪探禹穴,白头重见赋南山。

  何时共乐升平事,风月笙箫坐夜间。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