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花叶方蔼是怎么因为一文钱而丢掉功名的?

  自古以来,金榜题名就是人生最大的乐事之一,可是在清朝,就有这样一个倒霉蛋,仅仅因为欠了政府一文钱的税,就被革职功名,这个人就是探花叶方蔼。

  唐宋以来,江南地区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繁华富贵,自然成为朝廷的财富重地。然而,自明末以来,江南的官员和士绅们连年欠税欠钱,不肯孝敬朝廷了。清初更是“江南财赋半天下,苏、
松、镇、常与江宁五郡又居江南大半之赋”。为了解决这一现象,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廷作出规定,凡江南绅衿拖欠钱粮者,一律处以重罚。但是,江南士绅还是不肯出钱。

图片.png

  后来,继位的康熙帝强烈要求时任江苏巡抚的朱国治把辖区内四府一县所有拖欠钱粮的官绅都列一份清单,交给朝廷。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么做的人共有13517个之多,西元1659年己亥科殿试的探花叶方霭也在其中。

  这位叶方蔼,字子吉,号纫庵,江苏昆山人,他是明朝两广巡抚叶盛的后裔,可谓出身名门。他的祖先在明朝担任过许多官职。后来满清入关后,叶方蔼一家没有出山做官。1658年,顺治皇帝在江南亲自复试贡士。叶方蔼参加了复试,写了一篇文章《瀛台赋》。顺治皇帝看了之后,赞不绝口,赐了功名和荣誉,让他参加会试。

  时间来到西元1659年,叶方蔼赴京参加己亥科会试,并在随后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成功夺得探花。于是他顺利担任翰林院编修,品级为正七品。

  尴尬的是,朱国治编造的拖欠钱粮官绅士子名册中竟然出来“叶方蔼”的名字。当时康熙下令,凡是两个月之内交不出钱粮的,不论官员的级别,也不论钱粮的多少,属于在籍秀才、举人、进士者,全部剥夺功名。属于现任官员的一律免职,此案称作“江南奏销案”。

图片.png

  由于叶方蔼只欠税1厘银子,换算就是1文铜钱,数额太小了,没有引起家人的注意,所以没有在规定时间内缴纳。最后被朱国志再次上报到了朝廷。《清史稿》记载:“江南奏销案起,(叶方蔼)坐夺官,寻授上林苑蕃育署丞。“也就是说,叶芳琦失业了,去上林苑喂鸡鸭了。

  身为探花的叶方蔼因为一文钱而丢了官,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于是,民间纷纷传言“探花不值一文钱”。直到1663年,叶方蔼才被重新起用。经过多次晋升,终于成为了刑部侍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