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建成斗不过李世民的原因是什么?
太子李建成斗不过李世民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为什么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陈寅恪先生,对于唐朝,有一个精彩的论述,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故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唐朝前期的确有非常开阔的气象,尤其是李世民,不但要做皇帝,还要做草原上的天可汗,那种气魄,不是一般帝王可以比拟的。
但有人据此有个观点,说李渊是故意看着李世民和李建成互相内斗,谁最终取得胜利,谁就做皇帝,这是草原上的风俗,也就是胜者为王的道理。
这种观点,是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阴谋论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然,一般都是看到一点零星的事实,然后加上自己已经的结论,从而套进去,得出一个更加稳固的结论而已。
事实上李渊对于儿子的培养,从来都没有鼓励他们内斗过,之所以形成李建成和李世民势同水火这种结果,是各种因素自然叠加的结果,这中间没有什么阴谋论。
因为李渊是开国之君,而且起兵的时候,岁数已经不小的,所以不同于一出生就是皇子的勾心斗角不同,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的感情是非常好的,重点是他们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跟后来皇子之间的冷漠根本不是同一种感情。
三兄弟是在贵族之家长大的,他们的见识气度自然是不凡,李渊起兵,非常重要的帮手就是自己这三个儿子,这就是命,李渊同时拥有三个非常能干的儿子,这对于前期起兵成功是很重要的。
李建成嫡长子,李渊称帝之后,就被立为太子,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问题就出在太子这个身份上。
太平年月的太子,自然是岁月静好,组织点人,编写点文化事业就可以了,就等着老爹咽气继位就可以了。
但李建成这个太子有点不一样,李渊称帝的时候,但是中国的情况非常复杂,完全就是军阀混战的局面,李渊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占据了长安的大军阀而已。
但既然称帝,那一切就得按照规矩来,所谓规矩就是儒家的规矩,太子必须呆在长安,哪怕是皇帝御驾亲征,天子也不能跟着,必须留下来监国。
这种儒家规矩,本质上是造成李建成人生悲剧的原因,既然李建成不能外出打仗,那么打仗的重任自然也就落在了李世民和李元吉的头上。
儒家本质上只适合太平岁月,这种李世民李元吉在外征战的局面,很容易造成太子和掌握军权的皇子之间的争斗,这一点李渊一开始没有意识到,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完了。
以开水没意识到,是因为形式瞬息万变,李渊的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打胜仗抢地盘,还想不到搞平衡,幸亏李渊没想到,要不然,这唐还没多大地盘呢,就要高平衡那一套,实在是有点寒心。
领兵打仗原本问题也不大,毕竟大唐的将领也不是只有李世民这一个,真正的核心问题是,李世民真的就是战神级别的人物,在他的带领之下,唐军所向披靡,李世民跟是喜欢亲自冲锋,这样他在军中的声望就非常高。
当时李渊最大的敌人有窦建德和王世充,李世民居然一次搞定了两个,这简直把李渊乐得合不拢嘴,有这样的儿子夫复何求。
老三李元吉,也不行,不但打仗不行,人品也不行,归根结底还是打仗不行,于是李渊这三个儿子,就慢慢演变成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是一伙的,他们跟李世民对着干。
李世民功劳太大,于是给他封了秦王,并且是可以开府治事,而且独一无二地弄了个天策上将的名头。
有人说李渊不应该给李世民这么大权力,而当时那种极不稳定的局面,如果你不能笼络住当时的军队,这天下是谁的还不一定呢。
而且出去打仗,都是李世民带兵,你不给李世民的封官弄得大大的,你让他下面的将领怎么封,这其实也是问题,整体而言李渊的做法问题并不大,如果一开始就考虑平衡呀,权谋呀这些东西,李唐根本就不可能有后来那么气势磅礴的伟业。
时间久了,问题慢慢就出来了,不管我们信不信史书上说的,李建成一直要害李世民,李世民是被迫才反击的,无论如何解释,结果就是秦王府和太子府之间的矛盾已经不能调和,这种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李渊一直都在搞平衡,直到多年以后,李世民自己面对儿子们斗得死去回来,才明白父亲当年的心愿,真的是希望兄弟们都能好好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哪怕是做了皇帝,面对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一个父亲,眼里永远都是孩子小时候的模样。
只可惜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没能理解父亲,事实上这种事儿,历代都有,不能对他们有太高的要求和过多的苛责。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且斩草除根,把他们的儿子全部杀死,而且还霸占了李元吉的一个老婆。
总之,李渊绝对不可能故意放任孩子们内斗,这种纯粹是后世阴谋论的看法,完全站不住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