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刚开始的时候受百姓推崇,后期怎么就被诋毁?
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太平天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可建可破,从夏商西周,到宋元明清,千秋万世各朝各代,无一不只是历史尘埃里很小的一隅,时代的车轮滚滚,像一个巨大的戏台,一方唱罢一方登场,某个朝国覆灭,便为古人所认为的亡国。
亡国的原因很多,国家根基不稳,民心不在,或是位高权重者无能把持不住朝政,但最值得一提的,还要论民间起义。民间起义,有大有小,有成功有失败,成功的例子不多,失败的例子却不在少数。有的轰轰烈烈,伊始时壮志踌躇“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最终却落得个造反兵败的下场。有的伊始时不足以引起重视,却因为意外悲剧的下场而沦为众人口中笑谈,比如清朝末期的太平天国,可天平天国真的就有那么不堪吗?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末时轰动一时的由农民创建的民间政权起义。起义的口号喊得很响亮,什么“无处不均与,无人不保暖。”“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因为其口号所宣扬的和民间百姓所期待的趋于一致,深得当时的民心。1853年,太平天国在建都天京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赢得了很大一部分民间势力,同时也扩大了起义军的规模。
洪秀全本来只是一个科举失利的文人,在偶然间看到了一本关于传教士的小册子,吸取了基督教教义,开始大肆宣传新教,自称天王,创建起义军。当然这个原因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清朝政府自身的腐败剥削、破落不堪。
清朝末期的政府是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的掘墓人,外国资本主义来犯,清朝政府认不清现实,统治腐败,搜刮人民,使当时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的地步。正所谓官逼民反,不只是存在于《水浒传》那种小说演绎中,现实历史上也出现过,太平天国起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太平天国运动一开始时非常受百姓推崇,打着反清灭洋的旗子,既反外来的侵略者,又反不堪的清政府,虽然受到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和外国帝国主义两方面的打压,发展的势头却是可观的。
它是清朝后期最具有反抗意识的一次起义,犹如洪水猛兽般横扫中国多地。太平军西征是太平天国全盛时期,西征军一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清军将领向荣因难以抗击选择自杀。
从金田起义洪秀全带领一众劳苦大众反抗清政府,到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反清灭洋,再到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到全盛时期清朝政府全力打压,太平军可以说是农民起义的一次奇迹。
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埋雷区,内部动乱,各王争权夺势,起义的动力也不如开始时势猛,起义军开始动摇懈怠,这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无军心,则无军力,失败不过早晚而已。而且,后来诸王所作所为,越发背离《天朝田亩制度》宣传口号,与起义初心偏颇略大。
太平天国运动的结果虽然不好,又有诸多记载关于后期各个天王强权夺势,滋养后宫。但这并不能直接磨灭太平天国运动这场清朝时期最大规模起义运动的可取之处。1929年时,南京国民政府提出一项规定,禁止刻意丑化恶化太平天国运动,发出《禁止诬蔑太平天国案》,禁止后人记载历史时把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粤贼”和其他一些不雅或不正当的称呼。自那时起,太平天国起义军在史实上的记载大多为“太平军”。
看待历史,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上,清醒而全面地看待问题,这样才能看的透彻又清楚,而不能是仅仅立足于某一部分,或者是站在某一个方面上肯定或否定全局。无论是根据天平天国伊始时的轰动来宣布天平天国的了不起,还是根据太平天国动乱时来宣布他的可笑不堪,这都是不正确的。
山川皆可谓,矿乃古人杯。太平天国并不似人们诋毁的那般无一是处,历史上的是是非非本不该有绝对定论,粉饰太平的河清海晏抵不住深究,刻意诋毁的当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