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什么会亡?原因是什么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灭亡?胡乱册封,封了两千多个王,一万多丞相,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古时候帝国最尊贵的是皇帝,其次就是亲王。
历代王朝能够当王的要么是宗室,要么就是为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不过随着高祖斩白马立誓非刘不王后,王爵基本上都得是宗室子弟担任,并且朝廷对于亲王的册封极为谨慎,明朝两百多年只有二十几位亲王,清朝数量则相对更少,可见亲王之亲贵稀少。
但我如果告诉您有一个朝代封了两千多个王……您会不会惊掉下巴!
没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奇葩王朝“太平天国”,太平天国经历了从被过分美化再到被极度妖魔化的过程,太平天国究竟是好是坏,是善是恶很难一两句话就说个清楚,我也计划准备一个小集合来详细介绍,至于究竟要怎么评价太平天国咱们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太平天国王的数量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再到大爆炸的一个极具发展的过程。王爷们的数量从最初的1个发展到6个再到最后的2700多个(甚至比某些王朝的官员数量还要多了!),这个数目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更讽刺的是太平天国只存在了短短的十四年就封了两千多个王,这玩意要是存在时间再长一点估摸着都能上万了!
这些王是怎么来的?您听我慢慢道来。
最初的洪秀全在广西地区吸引教众,发展信徒时还不是王(顶多宣称自己是上帝之子),等到力量逐渐强大,军队打到武宣县东乡后洪秀全登天王位(正式成为天王),并封杨秀清等人为五军主将(这时候还只有洪秀全一个王),基本上建立了太平军的上层领导机构。等到打到了永安之后就开始了著名的“永安封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老幺就是翼王石达开(而且洪秀全还很恶趣味的规定了天王万岁,东王九千岁,西王八千岁,南王七千岁,北王六千岁,翼王五千岁,听着真是又可笑有无知),在太平天国建立的初期,总共就只有这么六个王。
随后在太平军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冯云山(冯云山的死极为可惜,首先太平天国的极大部分教众都是他发展起来的,太平天国的官衔制度也是他所规定的,毫不夸张的说冯云山是太平天国真正的奠基人)和萧朝贵(西王八千岁在打长沙时被一炮给打死了,没能活到八千岁)先后战死,所以太平军的高层就只剩下了四个王。
洪秀全:落榜秀才,文笔差得令人发指,自从高烧发了一次神经后迷迷糊糊自称是上帝之子,他号称与西方基督教同出一源,结果这老兄自行规定教规,
杨秀清:太平天国实际军事领导者,洪秀全既无政治能力也无军事才华,天国前期大部分的战役均由东王指挥,是天国实际上的核心,与洪秀全并称为两位一体。
韦昌辉:为人阴狠狡诈,但打仗勇猛无比,是太平军的攻坚和前锋。
石达开:不擅打硬仗,但巧仗天下无双,在太平军西征期间把曾国藩打得想跳水自杀。
随着太平军占领武昌,顺江而下再攻取东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南京,太平天国还是只有4个王。不过到了1854年天国又封了秦日纲为燕王,胡以晃为豫王(这次封的王名字就没有这么粗暴难听了),其中秦日纲作战勇猛多次立下大功,胡以晃则是太平天国早期发展的金主,也算是劳苦功高,所以封王也很正常。可以说这一时期王还比较值钱,还没到后来烂大街的程度。
不过随着杨秀清(不甘心位于洪秀全之下)权势越来越大,洪秀全如鲠在喉,知道这人有篡位之心,再加上东王平日里就横行狂妄,动辄鞭打诸王,干脆忽悠着韦昌辉和秦日纲回天京勤王,把东王及其部下两万多人全部杀光,韦昌辉杀得兴起甚至还想杀了翼王石达开,石达开逃出天京宣布讨伐韦昌辉,洪秀全无奈只能把韦昌辉和秦日纲给杀了,这就是“天京事变”,用咱们老话说就是: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
天京事变天国高层的矛盾开始公开化,吓破胆的洪秀全马上任命自己的两个哥哥洪仁达和洪仁发为王试图牵制石达开(害怕石达开成为另一个杨秀清),石达开也是个血性汉子,一看洪秀全竟然这么怀疑自己干脆拉着十几万人马远走高飞,这下洪秀全可傻了眼。
随着洪秀全带着部分精锐离开,太平天国立刻陷入了无人可用的状态,而清政府则抓紧机会从各路夹击太平天国,为了稳定局势,洪秀全不得已只能用高官厚禄来笼络天国将领,这一时期他陆续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将领,比如说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为赞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洪仁为干王等等。
而随着局势愈加糜烂,战事不顺利,为了刺激将士战斗笼络人心,洪秀全能够想到的办法就是:封王!于是同治元年(1862年)开始,南京城里的百姓们就惊讶地发现城里的王爷一夜之间翻了倍的往上涨,“城中群酋受封,至九十余王之多”。这时候就已经达到九十多个了!这还没完,随着天王不断的封王(按照这个速度可能一天最少封几十个)发展到最后太平天国一共有多少王?
2700多个!好家伙,真是烂大街了,这就叫王比官多,官比兵多,兵比武器多,光翻王爷的花名册都得翻个老半天吧。
最开始这些王爷们还有实际的权利和封号,等到后来分封的人实在是太多,除了给你个名义上的王爵之外啥都没有,其实就是个空架子,更要命的是因为好听的词(甚至可以说是能用的词)都用都用光了,连王爷们的封号都没办法给,于是洪秀全一拍脑袋,你们后面这些封王的都叫列王吧!这要上朝一喊宣列王上殿,不知道会不会黑压压的上去一千多号人!
看到这您会不会发现一个问题,太平天国官职之随便,数量之滥让人大跌眼镜,这就是太平天国的最大问题:官职复杂且混乱。
冯云山制定了最初的官职,他根据周礼确定天国的体系为:王、侯、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和两司马,军中官还设有伍长为最低职。(您看,旅帅、卒长和两司马等都是周代的官名,而检点等又是隋唐五代时期的名称,已经开始有点乱了),王侯这些大家都比较清楚,咱们着重来介绍一下丞相吧,这个丞相和咱们认为的百官之首不同,只是作为一种最高级别的官阶而已,并没有实际的职务,而冯云山采纳周礼中六官建立官制,“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是为六卿,各有徒属职分,用於百事,掌理国务”。
而六官丞相中又分了正、又正、副、又副(这是个什么鬼?)所以咱们就能经常看到太平军中的天官正丞相、春官副丞相、地官又副丞相等等,那么在太平天国早期有多少所谓的丞相呢?24个……
24个丞相!您别嫌多,这还算好的,除了这六官丞相外后面又发展出了恩赏丞相、左右丞相、殿前丞相、职同丞相等等,天平天国一个500人的军队中就能够数出10个丞相……如果有个50万人的部队呢,丞相至少就有1万人……
好嘛,一万多个丞相,发展再到了后来,人实在是太多丞相也烂大街了怎么办?那就再加爵位,越加越乱,加到后来估计洪秀全也是一脸懵逼。
后期太平天国的官阶顺序为:“王、列王、天将、朝将、神将、主将、佐将、义、安、福、燕、豫、侯”,您看看早期仅次于王的侯位到后来几乎排到了最后,丞相更是连影子都没看见,再看看什么天将、神将,您这是要跳大神还是干嘛?
您看看如此混乱的官职系统,既深刻地显示了天国统治者并没有多少治国经验,他们在宣传与满清划清界限的同时盲目的从以前的典籍中生搬硬套,搞得不伦不类不说,后期更是乱成了一锅粥,几千个王,几万个丞相,这样疯狂地数字就好像是暴发户一般,爽一把、过把瘾就死,这样注定了天平天国只能有短短十四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