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为什么会被刚登基的皇帝赐死呢?

  武则天去世后,唐中宗李显懦弱无能,朝政大权慢慢落到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原来发动政变恢复唐朝的功臣、宰相张柬之也被他们贬官驱逐,太子李重俊被杀。韦皇后效仿原来武则天的做法,让自己的兄长韦温掌握大权,对于女儿安乐公主的违法卖官鬻爵也不加制止,大加纵容。在景龙四年(710年),中宗终于死于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她们合谋毒杀。然后,韦皇后便想学习婆婆武则天,做第二个女皇。没有等韦皇后动手,一直静观时变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的儿子薛崇简,苑总监钟绍京等,密谋策划,欲先发制人。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时,李隆基等人穿便服,进入禁苑,到苑总监钟绍京住处。这时,钟绍京反悔,拒绝参加这次政变。但在其妻许氏坚定的劝说下,钟绍京决定参与政变。于是前往拜谒李隆基。入夜后,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都先后来到,请李隆基发布命令,终于定于七月二十一日夜发动政变。当夜,葛福顺突袭羽林营,诛杀韦后党羽韦跨、韦播、高嵩,策反了羽林军,并攻入玄德门,李仙凫亦引兵攻入白兽门,于三更会师于凌烟阁。李隆基引兵进入内宫,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韦后逃入飞骑营反被斩首,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也陆续被杀,并于全城搜捕韦氏集团人员,凡身高高于马鞭的男性皆处死,史称"唐隆政变"。
这时,李隆基才将唐隆之变的经过报告其父相王李旦。相王抱着李隆基哭泣著说:"宗庙社稷的灾祸是你平定的,神明与百姓也都仰赖你的力量了。"当日,李隆基被改封为平王,兼殿中监,同中书门下三品、兼押左右万骑。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李重茂禅让,由睿宗李旦重新即位。睿宗与大臣议立太子。按嫡长子继承制度,长子宋王李成器应为太子,但李成器坚决辞让说:"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平王有功于国,自己决不居平王之上。"参与消灭韦党的功臣也多主张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顺水推舟,遂立李隆基为太子。

  太平公主恃著拥立睿宗有功,经常干预政事。她又感到太子李隆基精明能干,妨碍自己参政,总想另易太子。李隆基当然不愿任人摆伂,亦想除掉太平公主。睿宗最初遇到困难先听太平公主的意见,再征求太子的意见。后来,愈来愈倾向太子。李隆基为太子之后与太平公主的矛盾日益加剧。

  景云二年(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竟把宰相邀截到宣政殿光范门内,明目张胆地劝宰相更易太子,遭到宋璟的严词拒绝,阴谋才未能得逞。太平公主与皇太子之间的矛盾与斗争,愈演愈烈,睿宗对此感到不安。二月间,他听术士说:"五日内有急兵入宫",更加感到局势严峻,遂颁下诏书,命太子监国。到景云三年(712年),李旦怕在这样下去,李唐江山又大乱,又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把帝位让给了李隆基,改元先天。只是仍然掌握了朝政大权:朝廷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军政大事的决定权。李旦的让位加剧了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双方都在积蓄力量,准备除掉对方。

image.png

  据称太平公主和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唐高祖堂弟李德良之孙)、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寺卿唐晙、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右羽林将军事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胡僧惠范合谋推翻李隆基,并且太平公主准备以御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夺权。甚至已经计划在李隆基饮食下毒。魏知古将之报告李隆基,李隆基与王琚、张说、崔日用讨论后,决定先发制人,于是召集弟弟岐王李范、薛王李业及郭元振、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也是玄宗的内兄)、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率先采取行动。

image.png

  先天二年(713年),李隆基命王毛仲武装家兵三百余人,各骑马。李隆基亲率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内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亲信十多人,先杀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李慈,又擒获了太平公主的亲信散骑常侍贾膺福及中书舍人李猷,接着杀了宰相岑羲、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乱中自裁而死。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李隆基恕其死罪,被李隆基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是为"先天政变"。自此以后,唐玄宗终于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这一年,李隆基把年号改为开元,表明了自己励精图治,再创唐朝伟业的决心。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