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就是金銮殿吗?派什么用处的?

  想知道太和殿就是金銮殿吗?派什么用处的?其实太和殿就是金銮殿,是明清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

  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殿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上承重檐庑殿顶,下坐3层汉白玉台阶,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屋顶仙人走兽多达11件,开间11间,均采用最高形制。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中国现存最大木构架建筑之一,太和殿匾额“建极绥猷”匾,为乾隆皇帝的御笔,现存的牌匾为复制品。

  建筑形制

图片.png

  规模参数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它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长64米,宽37米,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庞大也是等级最高,体量最大的建筑。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

  月台布置

  太和殿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其建筑规制之高,装饰手法之精,堪列中国古代建筑之首。

  屋脊布置

  而太和殿之上为建筑形式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在中国古建筑的岔脊上,都装饰有镇瓦,这些镇瓦兽排列有着严格的规定,按照建筑等级的高低而有数量的不同,最多的是故宫太和殿上的装饰(共有10个),这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显示了至高无上的重要地位。第一个饰物是一个骑凤仙人,相传原是南朝齐缗王,后修道升仙。仙人之后是十个小兽: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在其它古建筑上一般最多使用九个走兽。这里有严格的等级界限,只有太和殿才能十样齐全。中和殿是七个、保和殿是九个、乾清宫是九个。其它殿上的镇瓦兽按级递减。天安门上也只是九个。

  历史功能

图片.png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太和殿平时是用于上朝的,其实不是。

  太和殿其实是用来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实际使用次数很少,明清皇帝上朝的地方主要在太和门、乾清门(为御门听政)、乾清宫(有大事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召见大臣所在地)、还有养心殿(清朝后期垂帘听政)的,并不是平时所说的太和殿。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