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无敌的李嗣业,为何会战死沙场呢?

  唐朝开元年间,安西都护府中涌现出一位猛将,他善用陌刀、骁勇善战,“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此人就是名将李嗣业!安史之乱爆发后,李嗣业率领精兵驰援,每次与叛军交战时,他身先士卒,“持大棒冲击,贼众披靡,所向无敌”。可是勇猛无敌的李嗣业却在759年殒命沙场,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757年9月,唐军在长安附近的香积寺展开大战,关键时刻,李嗣业挺身而出,“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唐军稳住阵脚后,在李嗣业的指挥下,向叛军发起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斩首六万级,填沟堑死者甚众”。在此之后,唐军顺利收复长安,并向河南地区进军。

image.png

  到758年9月,唐肃宗调集了九镇节度使,其中包括郭子仪、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关内节度使王思礼、北庭行营节度李嗣业、襄邓节度使鲁炅、荆南节度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滑濮节度许叔冀、平卢兵马使董秦等,兵力达到了60万人左右,围攻安庆绪驻守的邺城,也就是相州。

  唐肃宗一方面想快速平定叛乱,另一方面又担心有人再度叛变,因此他没有从九位节度使中任命最高将领,而是派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黜陟使,实际上就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当时唐军以为胜券在握,“筑堤引漳水灌城”,然而过了一个月,也没打下城池。时间一长,唐军士气低落,加上“军无统帅,诸将自图全,人无斗志”。

image.png

  在这种情况下,叛军多次主动出击,攻打城外的唐军,诸将们毫无战功,唯有李嗣业身先士卒,“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不幸的是,在一次战斗中,李嗣业被叛军的流矢射中,身负箭伤。原本经过几天的修养,李嗣业的病快好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叛军又来挑衅,营中军鼓大作,无法再上战场的李嗣业大叫一声,伤口破裂,“疮中血出数升注地而卒”。

  消息传到长安,唐肃宗也十分伤心,下诏追封李嗣业为武威郡王。李嗣业死后,邺城之战更加难以为继,数十万唐军顿兵于坚城之下,始终无法攻破城池。759年3月,叛将史思明率领数万援军来到邺城附近,与唐军对阵,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失去李嗣业的唐军再也没法抵挡叛军凌厉的攻势。

  史思明借助狂风,“直前奋击,李光弼、王思礼、许叔冀、鲁炅先与之战,杀伤相半;鲁炅中流矢”。郭子仪部尚未布阵,“大风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昼晦,咫尺不相辨,两军大惊,官军溃而南,贼溃而北,弃甲仗辎重委积于路”。这一战以郭子仪的损失最大,
“战马万匹,惟存三千,甲仗十万,遗弃殆尽”。

  邺城之战前,唐军的整体实力已经占据绝对优势,可是唐肃宗胡乱指挥,做出错误决定,导致军无统帅、兵无斗志,居然围攻邺城六个月,“城久不下,上下解体”,终成强弩之末。此战后,叛军一度恢复元气,甚至占领了洛阳。如果不是叛军内部再度发生内讧,唐军恐怕一时半会难以终结这场安史之乱,毕竟李嗣业这样的将领已经没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