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乾隆盛世”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只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时代!
所谓的“乾隆盛世”到底是怎么样的?这只不过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时代!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前有贞观之治,后有康乾盛世,无一不在说明古时候中国的强盛。
公元1793年,英国派出了第一个访华团来到中国。一直以来,英国人对这个东方的神秘国度非常好奇,他们眼中的中国,就是马可波罗所叙述的那般:遍地都是黄金,遍地都是宝藏。然而,中国真的像马可波罗所说的那样,遍地都是黄金吗?
乾隆五十八年的夏天,英国的考察团来到了中国土地,却发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中国的很多百姓,别说是身穿绫罗绸缎了,就连粗衣麻布都算不上,这些人被清朝政府招募来伺候英国使团,为他们端茶倒水洗衣做饭。
英国人发现,这里的不少百姓都很消瘦,非常难找到像英国人一样“肥头大耳”的人,而且,中国的百姓看起来,也很不开心。据史料记载,伺候英国使臣的这些中国百姓,抢着吃英国人的残羹剩饭,对英国人的施舍更是千恩万谢,就连英国人用过的茶叶,他们也会乞讨来喝。
英国使团著作的《我看乾隆盛世》一书中这样写道: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没有见到书上所说的“衣食无忧、富饶繁荣”的场景,有的只是丑陋不堪。除此之外,中国百姓住的房子都是茅草屋,很少有独栋小楼,像英国绅士住的那种舒适房,在中国是很少见的,这里处处都显露着落后的景象。
毫无疑问,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甚至,后世不少学者建议去除“之一”二字。不可否认,乾隆皇帝统治下的中国,与之前的几千年相比,是一个人口众多、国力最盛的时代。但是,与同一时代世界上的其他强国相比,又怎么会出现如此惨淡的景象呢?
原因是:乾隆时期的中国人的生活比欧洲人差远了。十四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并不比中国人富裕。他们的食物中很少有肉,多数时候就被一块面包和一碗浓汤代替了。即便如此,也能让英国农夫心满意足。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不断提升。
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前期,英国农场一个普通雇佣工的三餐食谱,都会出现高营养的肉、蛋、奶,甚至,还能喝上啤酒,吃上鲜猪肉,比四百多年前的生活,已经提升了一大截。随着工业革命的结束,英国人的日子更好过了。
1808年,在一个普通农夫的家里,他们已经可以消费奶酪和黄油,甚至是英国的红茶。然而,再看看中国,乾隆时期的中国百姓吃的都是什么呢?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饮食都是以粗粮、青菜为主,很少有肉、蛋、奶。通常在春荒之际,还要摘野菜度日。
因此,乾隆时期常常会看到民众“吃糠咽菜”。据史料记载,十八世纪的时候,一位中国农户的全年总收入,只比得上一位英国农户的一年结余。并且,很多时候中国农户还会负债,且一遇到天灾,很多家庭都经不住打击,纷纷破产了。
另外,英国使团还发现,乾隆盛世的“贫困”,不仅是在物质上,更重要的是人权的丧失。据说,在英国使团抵达浙江沿海一带的时候,想找一个熟悉当地的人做领航员。当地的官员是满嘴爽快,可是,没有人愿意挣这份工钱,他们纷纷选择了退缩。
然而,中国的官员完全不顾及中国百姓的人权,对于中国的这些向导,不是打就是骂,这在英国使团的眼里,是不敢相信的。因为,在那个时期,欧洲人的人权意识已经非常强烈了,甚至,早就深入人心了,像中国这样的情况在欧洲是不会出现的。
据说,公元1747年,普鲁士国王想盖一座新的宫殿,恰好这座宫殿选在了平民的风磨街上,结果,在修建宫殿的过程中,就有民众提出了“抗议”,认为:修建的宫殿挡住了风,不利自己风磨的转动。磨坊的主人就向法院起诉了国王,最后是国王让步,对磨坊主做出了补偿。
这样的事情,在当时的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乾隆皇帝统治的时期,就是十八世纪,这个时期是全世界人民的“转折”期。此时的欧洲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世界文明也主要是靠“立宪法”和“代议制”去体现的,这无疑是将统治者关进了法律的“牢笼”,让他们面对同等的法律保护和制裁。
反观中国的乾隆时期,统治者却做着相反的事,乾隆执政六十年之久,却把中国的老百姓关进了“专制”的牢笼,所以说,“乾隆盛世”其实是有悖人类发展进步的产物。虽然,乾隆盛世的功绩卓越,也创造了空前的政治稳定,甚至,养活了当时足够多的人口,奠定了我国现今的版图。但是,他的“专制”,也为中华民族带来了精神上永久的创伤,这是个不争的事实。
对比十八世纪世界的进步,乾隆统治的时代,无非是专注生存权力的盛世;对比中国历史,乾隆统治的时代,就是百姓权力被剥夺的最彻底的时代。此时的中国百姓,早已习惯了做奴隶,不仅听话,而且,忍耐度极高,以至于,导致他们无法擦亮双眼,去迎接世界大潮的变化。
由此可见,乾隆盛世实际上就是一个自欺欺人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