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淦毫无背景,他凭什么能受到百姓的爱戴?他是清官吗?
说到孙嘉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为什么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魏征是唐太宗时期有名的贤臣,他和太宗皇帝之间有关于“忠言逆耳”的故事现在还为人们所传颂。在清朝也有一位这样的贤臣,他不畏皇权,哪怕面对着皇帝明晃晃的“死亡凝视”,仍然敢于向皇帝进谏。
他是三朝元老,从年轻到年老,初心不改,一心为国家、为百姓,一生清廉,深受百姓的爱戴和帝皇的信任——他就是清朝著名的贤臣孙嘉淦。
孙嘉淦,字懿斋,山西人,于康熙五十二年考中进士,开启了自己的仕途,历经康雍乾三朝,可以说,清朝最强盛的三个时代都有他的参与。
孙嘉淦出身贫寒,能够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学子考上进士,属实不易,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在他当官之后不仅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反而能够坚持自我,一心只为百姓,光凭这一点就已经让人非常敬佩了。
其实,要论起名臣,清朝并不少。清初多尔衮、吴三桂、范文程;中期的于成龙、张廷玉、刘墉;后期的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这些人的本事不可谓不大,多多少少都影响着当时的政治。
而毫无背景的孙嘉淦,又凭什么能够受到百姓的爱戴呢?一是因为他心系百姓,二是因为他充当了限制皇权的绳索。
孙嘉淦最著名的一点就是他敢于直言,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清朝是古时候封建皇权高度集中的时期,皇帝唯我独尊,决定了的事情基本上很难改变,得罪了皇帝轻则仕途受阻,重则小命难保。
所以,很多大臣即使有心想要劝阻皇帝也不会直接冲上去,而是七拐八拐用各种间接方式进行进谏。这样的话就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是皇帝听从了大臣的意见,皆大欢喜;二是皇帝不仅可以假装听不懂,还从此记恨上了大臣。
因此,像孙嘉淦这样在朝堂上就直接进谏、甚至骂皇帝的臣子,很难不让人敬佩。
当然了,孙嘉淦也并不是没有经历过“死亡时刻”的。当年雍正刚继位,九龙夺嫡的腥风血雨还未过去,铁血皇帝向来信奉“斩草除根”,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兄弟,也是毫不例外。于是,在雍正朝初期,当年与他竞争皇位的那几个皇子都过得非常凄惨。
当时朝中无一人敢为这些皇子求情,只有孙嘉淦,当时孙嘉淦在朝会上向雍正进谏言,希望他搞好与兄弟们的关系,在西北少打仗,以此减轻百姓们的负担。
孙嘉淦这些话正好刺中了雍正的痛处,当即便要大发雷霆,幸好当时有大臣为孙嘉淦求情,否则孙嘉淦必定是难逃一死。
事后,雍正回想起来,认为孙嘉淦是忠言逆耳,认为他敢于直言,指出自己的不是,是一个难得的忠臣,于是,雍正也就更加赏识孙嘉淦了。
孙嘉淦为官几十年,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花甲之岁,可以说是将自己整个人生都献给了国家。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清官,在退休之后因为不想给朝廷丢人,竟只能用砖头来充面子。乾隆知道后,感动于孙嘉淦的举动,于是大手一挥,将孙嘉淦的砖头换成真正的黄金,让孙嘉淦得以风风光光地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