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传庭本是一介文官,为什么却能成为一代名将?

  从古至今,军事力量一直是每个国家的重点建设对象之一,而比军队更重要的,则是优秀的将领。纵观华夏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一个优秀的将领,往往决定着一场战局的胜败。感兴趣的网友们可以跟着为什么小编一起往下看。

image.png

  此人便是孙传庭。孙传庭是明朝著名将领,他一表人才,多有谋略,非常有才能,不仅能文,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军事人才。万历四十七年,即公元1619年,年仅二十四岁的孙传庭高中进士,一开始做的是永城知县,天启初年进入北京任职,为吏部验封主事,后来又升为了稽勋郎中,但是当时的明朝廷,宦官当道,政治腐败,奸臣得势,忠臣受到排挤迫害,孙传庭为官两年,因为对朝廷的现状感到失望,再加上他不满魏忠贤的专政,于是决定弃官回家。

  崇祯八年,也就是1635年,孙传庭再次出山,出任验封郎中,后越级升为顺天府府丞。明朝末年,政治动乱,李自成起兵造反。崇祯九年,孙传庭主动请缨任陕西巡抚,负责剿灭农民军。此时洪承畴正与李自成战于陕北,民军首领高迎祥则自湖广复出,想要经汉中拿下西安。孙传庭奉命前去镇守,抵御住了高迎祥的攻击,并在高迎祥想想声东击西,从侧面攻入时,识破了对方的奸计。这一战,孙传庭与高迎祥激战数天之后,不但取得了胜利,还将其生擒,并押回了京城处决,彻底粉碎了这一股势力。

  然而这只是孙传庭军事生涯的开始,在此之后,孙传庭更是将其作战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崇祯十年,马进忠等部再次叛乱洛南、蓝田等地,孙传庭率军将其平定。崇祯十一年,孙传庭利用战术,兵分五路,将过天星、混天星的起义军击杀,后来又设下埋伏,几乎让闯王李自成的部队全军覆没。

  然而他虽有显赫战功,却也抵不住奸臣在皇帝耳边的挑拨。就在他大败李自成的第二年,多尔衮等人率领的清军入关,崇祯召各路大军勤王。这个时候,朝中杨嗣昌与他发生了矛盾,不但挑拨了皇帝与他的关系,并阻止他见皇帝,还打算把陕西军留下。心系国家安危的孙传庭,立马提出了反对,大呼:“秦军不可留也。留则贼势张,无益于边,是代贼撤兵也。”到了第二年,杨嗣昌则怂恿崇祯皇帝,想要把孙传庭调离陕北,让他总督山东、河南等地的军务。孙传庭借病推辞后,被诬告下狱。此事对农民起义军而言,是莫大的好事,毕竟没有了孙传庭,他们便没有了忌惮,甚至连差点全军覆没的李自成,都重新发展壮大了。但是这对明朝而言,却不是什么有利的事情,杨嗣昌统兵之后,完全不是起义军的对手,被打的节节败退。

image.png

  后来没办法,崇祯皇帝又将孙传庭放了出来,让其抗敌。但是此时的明朝已经走到了末路了,军队的物资跟不上,将士们要打仗,但是却没有粮食充饥,甚至发生了众多将士跑去柿子园吃生柿子的事情。后来在孙传庭的带领下,明军先后进行了郏县战役和松锦大战,这两大战役是决定明朝生死的战役,由于有孙传庭的优秀指导,这两大战役本来有可能赢,然而他终究是人不是神,粮草问题,内部矛盾问题都得不到解决,皇帝还不能对他保持充分的信任,任他有天大的本事,也无力回天了。他只能慢慢的拖延时间,积累战略资源。

  然而崇祯十六年,崇祯皇帝再一次听信奸臣的话,逼迫孙传庭速速出兵,无力反抗的孙传庭,只能听从了君令。正是因为这一战,他彻底大败,并战死沙场。至此明朝最后一根顶梁柱,也倒下了。

  最可悲的是,孙传庭为国战死,崇祯却认为他诈死潜逃,没有给予赠荫。《明史》里面是这么写的:“传庭死,而明亡矣”,此言不差。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