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临时前为什么没将基业传给亲生儿子,反而传给了弟弟?
你知道孙策吗?今天为什么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
公元200年,小霸王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不治身亡,但其临死前没有把基业传给自己的儿子,反而传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这是为何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其子年幼,不足以承担大业
孙策遇刺身亡时只有二十六岁,其唯一的儿子孙绍还不满十岁,如果将大业交给孙绍手中,无非两种结果,要么像曹芳一样被强臣掌权,将孙绍架空,要么像刘琮一样,面对强敌无奈投降,性命不保,基业丢失。
孙策深知江东江山刚被自己打下,此时特别不稳定,孙绍太过年幼,一方面没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大业,另一方面其也没有足够的威望去统领诸臣,最后肯定守不住江东基业。
第二、孙权是最合适的继位人选
在孙策的这些弟弟中,孙权的才能是最让孙策惊艳的,除了孙坚和孙策,在孙氏子弟中,孙权的威望是最高的。
孙策常年将孙权带在自己的身边,并且孙权也常常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这也凸显出孙权的才能,孙策甚至赞叹自己政事方面确实不如孙权。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孙策正是因为江东基业不稳,所以才会将位子传给孙权,因为他知道除了自己,孙权能拿捏那帮元老,而且孙权知人善用,政治方面的才能也比自己出众,孙权可以说是守业的最合适人选。
事实证明,孙策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孙策死后,庐江太守李术、庐陵太守孙辅等纷纷造反,都被孙权带领东吴旧将镇压,而且东吴在孙权的带领下,屹立江东几十年不倒。
但是令孙策没想到的是,孙权为人过于小气,其儿子并没有得到孙权的厚待,孙权称帝后,只将孙策追封为“长沙桓王”,将自己的儿子封为王,而仅仅将孙绍封为侯,陈寿在《孙策传》记载“割据江东,策之基兆也,而权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义俭矣。”
而后孙皓继位后,更是以造反的罪名处死了孙绍的儿子、孙策的孙子——孙奉,而孙权也知道自己对不起自己的兄长,心中有愧,自己病倒不拜父亲,反而让儿子向孙策祷告。
“吴主寝疾,遣太子祷于长沙桓王庙。”
总而言之,孙权作为一个君主,其是称职的,在他的带领下,东吴政治风清,人民安居乐业,也算是没有辱没孙氏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