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庞涓的好友,为什么庞涓要害孙膑呢?

  嫉贤炉能,古来有之。为了打击其他人,抬高自已,厚颜无耻,不择手段,甚至对比其才能高的人加以谋害,好做“老子天下第一”的美梦,但往往事与愿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战国时期的庞涓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image.png

  庞涓和孙膑都是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当年同在著名学者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孙膑是著名军事家孙武的后代,深受祖传《孙子兵法》的影响。庞涓狡黠,为达个人目的,极力与孙膑亲近,并与其结为兄弟。

  庞涓是魏国人,听说本国魏惠王想效法秦孝公,不惜花费重金,招聘商鞅式的豪杰,以富国强兵,成就霸业,便想应招。他知道师兄孙脑比自己高明,便决定去探询孙膑的口气。孙膑听后非常赞成,临分手时庞涓信誓旦旦地对孙膑说:“我若在魏国有了晋身的机会,一定推荐师兄,同享富贵。”

  庞涓也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他把用兵治国的道理和方法讲给魏惠王听,讲得头头是道,魏惠王觉得不同凡响,便拜他为大将,于是他天天排兵布阵,操练兵马。不久,他领兵向附近几个小国下手,连打了好几个胜仗,后来连东方大国齐国也败在他的手里。从那时起,魏惠王更加信任他居功自傲的庞涓此时也有些飘飘然,狂妄得不可一世。可他心里总有一块心病,就是他的师兄孙膑。孙膑的学问比他高深,并且通晓祖传的《孙子兵法》。庞涓生怕孙膑为别国所用,成为他的敌手,因而向魏惠王推荐了孙膑。魏惠王也曾耳闻到孙膑的名声,于是孙膑被请到了魏国,与庞消一起共事。哪知庞涓包藏祸心,心存不良,怕魏惠王重用了孙膑,冷落了自己,于是背后在魏惠王面前屡屡进谗言,并派人将孙膑的两块膝盖骨剜掉,并在面上刺了字。

  孙膑受刑后,庞涓又假惺惺地把孙膑接回家疗伤供养,孙膑对其感激涕零,并答应为其书写其祖传的《孙子兵法》多亏了一位在孙膑身边侍候兼监视他的老者,心地善良,将事情的真相一五一十全部告诉了孙膑,孙膑这才认清了庞涓人面兽心的真面目。不久后的一天,他突然神经错乱疯俊起来流落于街头,有时甚至往嘴里塞猪粪。庞涓令人观察了很久,认为他真疯了,便放松了对他的监视,恰好齐国的一个使臣来到魏国,偷偷把孙膑营救出来,用车带他一起回到了齐国。

  齐国大将田忌早就闻听孙底是个将才,便将他引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与孙膑谈说兵法,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便要封他官职,孙膑绝道:“无功不受禄,再说如若庞涓得知我在齐国,必又生嫉妒。不如我先隐居,等大王用我之时,我必出山鼎力相助。”齐威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公元前353年,魏惠王派庞涓率兵攻打赵国,包围赵都邯郸。赵国不得已,只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便拜田忌为大将,聘孙膑为军师参谋军机,发兵救赵。田忌打算率军直取赵国,替赵国解围,孙膑却道:“我们来个避实就虚,形势就会改变,问题自然迎刃而解。现在魏国的精兵强将都在围赵,国内肯定空虚,我们不如先去围攻魏国的军事要塞襄陵,庞涓一定会从赵国撤兵救援,到那时,我们在半途以逸待劳,迎头痛击他一顿。准能将其战败。”田忌依从了孙膑的谋略,照计而行。庞涓果然回兵救援,结果在桂陵遭到齐军的伏击,庞涓大败而归。

image.png

  公元前342年,庞涓又率军去攻打韩国,韩国抵挡不住也向齐国求救。齐王又派田忌、孙膑率齐军救援。孙膑又使出老法子,不去直接救韩,而是率军去围攻魏都。庞涓一听国都被围,只好撤兵回救。等到他们回到魏都,齐军又闻风撤退了,庞涓觉得自己被孙膑戏弄,便下令追击。这次他这次特别小心,生怕再中了孙膑的埋伏。这次孙膑为了诱敌深入,采用了“扎营减灶”的计策,来麻痹庞涓。而庞涓却误认为齐军逃亡甚多,不堪一击,便率军昼夜兼程的追击齐军,一直追到马陵。天已黑了,马陵道山高涧远,非常狭窄,魏军摸黑在逶迤的山道上紧追不舍。忽然前方士兵来报:“前路已被木头堵塞。”庞涓心急如火上前观看,果然道旁的树木均被砍倒,只留一棵大树未砍,庞涓赶到好奇,细细瞧去,树干上影影绰绰好像有字,忙令士兵拿火把来照,只见那树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顿时猛醒,大呼上当,忙令“快撤”,可是为时已晚,四周的飞剑雨点似的飞来,刹那间,庞涓以及身边的将士纷纷中箭而亡,四周的齐军冲下山来,杀声震天,魏军措手不及,被杀的人仰马翻,全军覆没。

  从此,孙膑扬名于各诸侯国,其军事著作《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就是这篇故事留给后人的启示。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