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广为什么会怕老婆 这得从两人出身说起
今天为什么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隋文帝杨坚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隋朝虽然只有短短38年的国祚,但隋朝历史上的两个皇帝都被我们所熟知。隋炀帝开通京杭大运河、北征高句丽、收复西域、首创科举等等,都让其名留青史。虽然民间小说演义对其多有诋毁,但也不能否定他的功绩。
而杨广的父亲隋文帝杨坚也是立下了不是功勋,他南征北战,再次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混乱局面;北击突厥,安定了北方边境,为后世的繁华立下基础。废除九品中正制,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仕途大门。
但人是喜欢八卦的动物,很少有人关心隋文帝有多大贡献,人们记住隋文帝杨坚的主要原因还是他那“畏妻如虎”的怕老婆的性格。但杨坚怕老婆不单单是因为性格懦弱那么简单,今天小编从别的角度来给大家分析下杨坚究竟是为什么怕老婆。
一、出身问题,女强男弱
自古婚姻就是讲究门当户对,如果两方的实力相差过大,那么必定会有一方受气。所以探讨隋文帝为什么会怕独孤皇后,这得从两个人的出身开始说起。
据史料记载,杨坚是弘农华阴(陕西华阴)人,出身于有名的弘农杨氏一族。弘农杨氏一族从西汉昭帝时期的丞相杨敞开始,就一直是盘踞在关陇一带的世家大族,历朝都在朝廷出任重要官职,比之
四世三公的袁绍实力也差不到哪里去。
到了三国时期,弘农杨氏就是曹操背后,除了以荀攸荀彧为代表的颍川贵族集团以外的第二大门阀士族势力,代表人物就是杨修,只可惜杨修情商太低被曹操斩杀。但曹操碍于弘农杨氏的势力,仅仅是治罪杨修,而不敢动其家眷。
到了后来的北魏和东晋两朝,弘农杨氏仍然是活跃在政坛上的重要家族。只是西晋和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让北方的汉族势力大打折扣。地处游牧和农耕交接的弘农杨氏也是首当其冲,被鲜卑和匈奴贵族稳稳地压了一头,虽然没有灭亡,但也实力大损。
直到杨坚的父亲杨忠时代,选择投靠了北魏的鲜卑贵族宇文泰,杨家的势力才东山再起,在西魏和北周两朝中担任了重要的职位。但不论如何,西魏和北周都是鲜卑人的天下,像杨坚这样的汉族地主虽然被鲜卑皇室所信任,但也多少有些势单力薄,远比不上鲜卑贵族。
再来看我们的独孤皇后,独孤皇后全名叫独孤伽罗,名字非常具有佛教的神秘气息。而独孤这个姓氏一看也不是汉族的常见姓氏,而是鲜卑族或者是匈奴的音译姓氏。独孤伽罗的的家族曾经是依附拓跋鲜卑政权的代北匈奴贵族,到了北魏时期成为了勋臣八姓之一。
而我们的独孤伽罗也是在这极为显赫的家族之中长大,从小受到的文化、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氛围所熏陶,再加上本人又非常聪慧,博闻强识。所以早就是胸有城府、心怀韬略,早早就显露出来了一个杰出政治家的素养出来。
所以相比于杨坚的汉族家庭,身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的独孤家族,势力要大上不少。而两人的结合,并不是两个人的两情相悦,而是父辈的“一见钟情”。据史料记载,独孤伽罗的父亲在见到杨坚之后,立即就被杨坚的“气度”所吸引,可能是有所谓的“帝王之相。
别的大臣也是看到了杨坚的气度不凡,提醒皇帝宇文邕早早除掉杨坚以绝后患。但是独孤信则是非常欣赏,决定投资在杨坚身上,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杨坚。就这样,十四岁的独孤伽罗和十七岁的杨坚就这么结合了。
而结婚之后,杨坚也是被这个“小女子”的见识、学识所折服。独孤皇后正处于青春期,脾气难免有些不太对付,再加上当时还有父亲独孤信在后面撑腰,杨坚也自然对独孤伽罗的小任性多有忍让。
二、鲜卑匈奴,民风剽悍
其实独孤伽罗的性格也并不单单是青春期的小任性那么简单,她是真真正正的“女汉子”。就拿大致和独孤伽罗同一时代的花木兰来说吧,花木兰是北朝叙事诗《木兰辞》里的一个英雄女子。自小就叛逆,性格刚猛,在心疼父亲的情况下替父从军,可见其“泼辣”,而这种泼辣也并非个例,而是当时那个年代整个北朝游牧民族的风气所致。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如此气度,即使是面对男子也是不遑多让。木兰能够替父从军,也证明了其从小就进行了一定的锻炼,体格强悍,甚至还能坐上将军的位置,可见当时的木兰的学识也是差不到哪里去。远没有后世“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压迫。
并且这种替父从军的女子形象还被政府所承认,并加以鼓励传播,乃至流芳百世。也证明了当时不管是民间还是官方,都非常认同这种“剽悍”的民风,而我们的独孤皇后也正是这种大的社会风气之下的普通女子而已。
鲜卑族本是来自东北大兴安岭附近的一个小型的游牧民族,世代以放牧为生,本来与中原王朝并无交集。后来来自阴山和蒙古高原附近的匈奴强大起来以后,奴役了这部分的鲜卑人,鲜卑人才作为匈奴人的一支,共同侵犯农耕民族的领土。
到了汉朝时期,才有了关于鲜卑族的记载。而这时的匈奴已经在汉朝的打击、内部矛盾之下分崩离析,鲜卑族也因此借势而起,摆脱了匈奴的统治,控制了整个蒙古高原。东汉时期,中原王朝还联合依附的南匈奴共同打击了日渐强大的鲜卑族。
但不论是鲜卑族还是匈奴,都是游牧民族,由于逐水草而居,很难扎根在某一个地方发展生产力,所以社会习俗相对原始。在入住中原之前,一些部族还处在母系社会之中,生育就是第一生产力,生的孩子多,不论是武力还是能够掌控的地盘就足够大;在加上放牧对男女所欲需要的体力相差并不是很大,所以女人在鲜卑族的地位相当高。
而我们的农耕民族,在五六千年前农业发展起来以后,不再以女人为主体的采集经济为主,更需要有一把子力气的男人来从事生产,早早的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所以在看到鲜卑族的这种剽悍的女子风气,多少会感到一些差异,难以适应。
所以不论是独孤皇后的鲜卑化匈奴人,还是鲜卑族的花木兰,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是相当高的,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相比汉人女子要强势很多,在和汉人家庭的杨坚结合以后,难免会有些文化冲突。而汉人家庭的杨坚家族在鲜卑人统治下生活已久,可能早早地就习惯了这种有主见的独立女子,已经见怪不怪了。
三、门阀士族,把控朝政
不论是商周的贵族政治,还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都是一部分拥有国家大部分财富的贵族阶层来把持朝政的,政府在选拔人才时,首先考虑的基本都是各种朝廷大员、贵族的关系户,门阀士族又掌控着很多的土地、军事大权以及教育资源。
所以下层人士一没有学习资源,二没有关系介绍,很难有上升渠道。像三国时期东吴的朝政就是由陆逊、张昭为代表的四大家族所把控的,孙家所拥有的势力不过只有自己的势力以及淮泗军事集团而已。孙权一直都苦于四大家族的桎梏,在临死前想借助立储一事打压四大家族,结果斗得两败俱伤,致使东吴实力大损,间接导致了东吴的灭亡。
而独孤家族也是当时的八大贵族势力之一,虽然杨坚的老丈人在和宇文家族的斗争中惨遭落败,但家族的一部分在杨坚的护佑下也使得以保存,在后来杨坚建立隋朝大业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所以在隋朝的时候,看似独孤皇后只是一个人,其实背后的也代表着一部分的门阀士族势力,多多少少左右着朝政决定。而独孤皇后和隋炀帝的儿子杨广,也是不甘愿被关陇贵族集团的势力所钳制,才将首都迁到洛阳。并且常年游行、征战在外,生怕这些前朝的八柱国和二十四将军们再像老爹杨坚一样篡了权。
结语:
所以,杨坚"畏妻如虎“一方面是出身鲜卑化匈奴出身的独孤皇后身上的”母系社会遗风“,另一方面则是忌惮其背后的势力。并且二人自小相依为命,杨坚征战之时独孤伽罗在一旁出谋划策、嘘寒问暖;独孤家族遭受打击之时杨坚也全力互妻。这样情比金坚的感情,哪能叫做怕老婆?
长短相较、阴阳相合。夫妻两个人当中必定有一阴一阳,这样才能维持平衡,两个人都幽幽怨怨日子过得也必定是非常痛苦;但两个人都太过强势刚猛,就等着天天掐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