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马放南山”的南山到底是哪座山呢?
有句大家非常熟悉的俗语:“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意思是天下已经太平,用不着刀枪剑戟了,收缴入仓库,战马也用不上了,放归山林。有个谜语就是关于这个俗语的,是打一地名或者人名,谜底放文章最后,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放南山”的南山到底是哪座山?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到历史中去,寻找这句话的来源。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讨伐荒淫无道的商纣王。在商朝都城朝歌西南的牧野之地,双方军队进行了最后的大决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战争的结果是周武王领导的联军大胜,并乘胜追击攻克商朝都城,商纣王鹿台自焚,商朝灭亡,周朝取而代之,成为天下共主。
周朝伊始,周武王以礼治国、仁政爱民,国泰民安、天下一片祥和。周武王认为四海咸服、天下太平,已经高枕无忧,不需要再用兵了,遂把兵器都收缴入库,战马也都解放了,放到华山脚下。这就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来历。
据《尚书·武成》中记载:“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这里的“王”指的是周朝的国君周武王,“丰”指周朝都城丰镐,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华山之阳”,山南水北为阳,即指华山之南。
华山,中国五岳之西岳,也称太华山,以奇险著称,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华阴市南部,东距西安约120公里,北距黄河约10公里。华山有东南西北四大主峰,南峰最高,海拔2154.9米。
华山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古代华夏文明主要聚集在华山为中心方圆500公里范围,轩辕黄帝在华山和各部落首领会盟,唐尧、虞舜多次巡狩西岳,秦始皇始祭华山,汉武帝修集灵宫(西岳庙前身)……赵匡胤、朱元璋等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都或多或少的和华山有些交集。无数的文人墨客、迁客骚人都曾为华山留下壮丽的诗篇,如李白的“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寇准的“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等等,无不将华山之奇、险、峻、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尚书·武成》记载周武王放马之地为华山之南,华山在西周都城丰镐(今西安长安区)以东,如果按地理方位来说,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马放山南”或者“马放东山”。为什么后来的俗语却成了“马放南山”呢?或许“马放南山”读起来更顺口吧,不过这只是猜测。
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和放马之地有关。华山东西长约15公里,但是华山山脉范围就很大了,周武王的战马放到哪里了呢?
话说周武王刀枪入库,止戈休兵,实际上并非如此。周初还是扩张性很强的,姜子牙封齐、周公封鲁、康叔封卫,把这些能干的分到边疆,目的就是开疆拓土。因此,马放南山若不是真的放归山林,那就只能是集中管理了,若从整个华山山脉的角度来看,哪个地方最合适?蓝田一带。
蓝田地处周朝都城丰镐(长安)东南,那里地势相对较平,而且离都城不远。最关键的是蓝田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丰镐的东南门户,当时为宗周之畿内地。后来秦国在蓝田大营驻扎其精锐之兵十几万,扼守东南门户,可见位置重要,而且足以说明那里可挖掘的潜力很大,圈养大批战马完全是没有压力的。因此,蓝田作为周武王放马之地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这样的话,蓝田相对丰镐来说,可以称之为南部山区,说“马放南山”就能说得通了。
而且,蓝田一带的山岭包括华山都是属于秦岭山脉,秦岭的称谓是秦时才有的,之前叫终南山,或南山,如《诗经》中有不少诗篇提到终南山,在《山海经》中则将终南山简称为南山。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中段,东起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周至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东西绵延约230公里。
在古人的记载中,终南山的范围更广,如宋朝的《长安县志》记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
宋朝的“一里”比现在略小,约为442.5米,即使这样,古人认知中的终南山(南山)范围也远比现在的要大。
综上所述,在古人的说法中,“马放南山”这个成语中的南山应该就是指的终南山。对了,文章开头的谜底是:武平(福建龙岩市下辖县)和武松,你猜到了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