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文学上成就极高,却为什么在政治面前连连败下阵来?

  哈喽,大家好,今天为什么就来聊一聊苏轼的被贬历程,话不多说,Let’s
Go!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名气非常大的一位文人了,只论名气的话,只有李白和杜甫能和他齐名了。苏轼并不是浪得虚名,他有着与名气匹配的才华。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他的文风纵横恣肆,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在诗方面,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方面,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image.png

  “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较工拙?”这样的称赞,怕是只能用在苏轼身上吧。在文章方面,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著作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传世。

  在大家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他在每个方面取得的成就,都值得其他人学习一生。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学习苏轼的各种诗文,在各种教材上经常能够看到苏轼文章的身影。苏轼对中国古时候文学的影响之大,绝不亚于李白和杜甫。虽然苏轼在历史上的文学成就极高,但是这样一位文采斐然的文人却在政治面前连连败下阵来。苏轼一生因为从政被贬过多次,最后也是死在从被贬之地回来的路上。一代文豪这样死去,是在令人惋惜。苏轼曾在一首诗中总结过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黄州惠州儋州说的就是自己被贬的一生了。

  苏轼第一次被贬是因为熙宁变法。宋神宗上台后让王安石做了宰相,王安石大力推行熙宁变法。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宋朝当时财政困难、民穷兵弱的局面,摆脱落后挨打的境况。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急于求成,对推行变法的官吏过于苛责,导致很多官吏在其中浑水摸鱼,鱼肉百姓。这时的苏轼正在基层做着一个小官,苏轼对百姓的痛楚有了切身的体会,所以对这个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image.png

  当时的宋神宗着急看到成果,自然不喜苏轼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种事情被御史们看出来了,为了讨好皇帝,御史们无中生有的想陷害苏轼。他们细细的看了苏轼以往的文章和诗词,为苏轼安了些莫须有的罪名。特别是从苏东坡的奏表《湖州谢上表》,还有诗歌《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中,找到了苏东坡一些发牢骚的句子,以讥谤皇帝、攻击新法的罪名,弹劾苏东坡,苏东坡因此入狱,坐了一百多天的牢,史称“乌台诗案”。出狱后,苏轼就被贬到了黄州。

  其实苏轼本人并没有反对王安石的变法,仅仅只是为变法提出了些建议,便落得如此下场。苏轼本人和王安石的私交一直不错,他也钦佩王安石的才华和能力,事情做后弄成这样,这能说是苏轼运气不好了。苏轼第二次被贬是因为得罪了新宰相章惇。宋哲宗启用章惇为相,章惇上台后恢复新法,对以前持反对态度的人非常的痛恨。苏轼又因为“乌台诗案”被牵连,被章惇怪罪,从而把他将苏东坡贬至岭南惠州,为宁远军节度副使。

  苏轼第三次被贬也是因为章惇。当时苏轼在惠州,即使是被贬,苏轼也是悠闲自得,他曾作诗曰:“为报诗人春睡足,道人轻打五更钟。”多么的悠闲自在!但是苏轼过得好却让章惇不高兴,他想看到的是苏轼过得凄苦,所以又把当时已经61岁的苏轼贬到了海南的儋州。当时的海南是荒芜的外化之地,基本没有人烟。后来的苏轼在回京的路上死了,享年65岁。

本文由程序自动从互联网上获取,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系原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对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